赏识,给孩子点一盏心灯

时间:2014-12-22 09:56:27 投稿:向日花葵123 培训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赏识,给孩子点一盏心灯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幼儿乐园  耿文慧
    为了充实孩子的成长档案,要求家长配合给孩子写成长记录,刚开始家长还算配合,这没写两次就有的家长开始应付了,这不,早上遥遥的爸爸来送遥遥,一边递过写好的成长记录,一边冲我们发起了牢骚:"嗨呀,写啥呀?我都是胡乱写的,孩子啥啥不行,就找不到一点儿优点,写啥?"我随手翻看了一下记录,真的只有三两句无关痛痒的话.当时孩子就在旁边,不知孩子有没有听到父亲对他的这一番评价,也不知孩子如果听到了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只好笑笑说:"什么优点缺点的,我们的成长记录就是写写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是孩子的优点进步,可以是孩子的童言趣事,还可以是过失和教训.我们是观察孩子的成长,可不是评优选先."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最初启蒙,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应该是对孩子认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人.也许这位父亲只是那么随口一说,真要是别人贬低他的孩子,他肯定不赞同.即使当面不说,背后肯定也会找出一大堆孩子的优点来反驳.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话嘛: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我们就是喜欢玩虚的,就像大观园里的贾老爷,本来儿子在众人面前文思泉涌,给自己露了脸,心里早已乐得笑开了花儿,可还是绷着劲儿,一通的"不通、胡说"的乱批.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严格要求,是为了不让孩子骄傲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有的家长纯粹就是随口一说.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或是严厉或是随意的评价,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认同感,渴望得到公众(周围人)的肯定和认可,而儿童对这种认可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小孩子的心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家长的肯定就是他的目标和标准,当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家人的肯定,他就愿意为此而继续努力,如果自己长期得不到承认,孩子就会出现过多的"我没有用"、"我没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即认同感的缺失.没有了认同感,孩子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味的不满足,一味的批评,让我们的孩子就如困在了漆黑的暗夜里找不到出路.而我们的一句由衷的称赞则如一盏明灯,会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
    亲爱的朋友们,无论你身为家长,还是身为老师,都希望你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的孩子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