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达芬·奇》有感

时间:2015-06-01 16:01:30 投稿:y35535647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过书架,指间滑过一本本流淌着伟人们充满智慧的书籍,我不禁肃然起敬。突然一本书名引起了我的兴趣,《达芬·奇》这不就是那位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全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读《达芬·奇》有感

    拿起它,印入眼帘的是达芬·奇的自画像,他那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的鼻梁和嘴唇,洞察一切事物的敏锐的眼睛。波浪式的长发连接着下须,掩盖着深思而庄严的脸,顿时在我眼前呈现出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伟大师匠的形象。
    雷奥纳多·达·芬奇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他的父亲是个有名的公证人,佛罗伦萨大行会的会员,母亲是贫苦农家的少女,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亲就遗弃了母亲,和一位有社会地位的女人结了婚。从小达芬奇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总爱问为什么。深得母亲喜爱。在他5岁那年,继母不能生育,父亲便强行把他带到身边抚养,因此达芬奇成了家里唯一的继承人。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十分窘迫。因此别人都叫他“为什么先生”。
     1446年达芬奇全家迁居佛罗伦萨,达芬奇也进入了韦罗基奥的画坊。韦罗基奥不仅是画家、雕刻家、首饰家,而且还是建筑家、工程师和音乐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老师。在那里,达芬奇不仅接受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大部分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达芬奇是我们公认的天才,他的徒弟在他死后也曾说过:“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然而我想他的成功也并不是完完全全靠得是他的天分,更多的是他的爱观察任何事物和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那种爱观察,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下一个达芬奇呢?就算我们真的没有达芬奇那样的天赋,但是我想我们要是有达芬奇那样做事认真的态度,也就会有一个不一样而辉煌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