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诞生茅盾》读后感

时间:2015-06-02 11:09:07 投稿:y35535647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代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的求学之路是怎样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又是怎样的“维新”呢?这就是  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巨匠诞生茅盾》读后感

     在浙江桐乡县的乌镇中,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按清朝的行政划分它处于七县交接之处,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向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在镇中心有一户二进三层的宅院,主人公就诞生在这里。

清朝光绪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亥时,也就是1896年7月4日夜半9点到11点时一声清脆的啼哭,驱散了满屋的焦急和紧张。这户人家的长重孙呱呱落地,宣告了自己的诞生。他的曾祖父给他起了个名字,沈德鸿,字雁冰但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出生不久的重孙,就是31年后在中国广为人知,并震惊全中国的茅盾先生。

    在茅盾9岁时,也就是1905年,他深爱着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他的母亲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校园,在学校里,他自由的阅读,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他在上完中学后,老师非常重视他,让他去考北京大学,三年后毕业了他在表叔的推荐下进入了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文学创作之路。

茅盾先生的求学之路或许并不简单,当时正是以西方科学为代表的“新学”与“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旧学”之间发生猛烈的碰撞,他的曾祖父是推崇“旧学”的代表之一,希望子孙们考取官名,而他的父亲却是推崇“新学”的代表,所以在父亲的坚持下,茅盾先生开始学习“新学”从而决定了一生的道路。

      茅盾的母亲是一个善于教育子女的人,不仅如此,她在对茅盾的文学启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茅盾先生,她总能用生活中的小事来教育他,让他懂得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这本书,不仅写人,而且还写历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英国用大炮打开了我国大门,就在这时,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开始了。西学之风盛行无数有志青年留学,寻找救国之道。后来,孙中山先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带领人民干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但由于袁世凯的叛变,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他抢走了,由中国共产党放出第一枪的武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将翻开崭新的一面,让世界震惊的一面。

茅盾,一位走过清朝,军阀,新中国的老人;他平凡的人生中,写着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