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
一、《竹里馆》(王维)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 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春夜”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故园情”相呼应。
3、“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岑参)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
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7、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四、晚春(韩愈)
1、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4、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6、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
8、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白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9、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 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10、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B“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