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二十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撒退了。反观中国当今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廖,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现。“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节选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文汇报》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
B. 人们泼洒药渣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在当今的流行。
C. 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比如中国的航天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
D. 作者以美国科普现状作为参照对象,从前沿科学工作者、公众、政府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不足,并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设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主要通过列举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迷信行为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现阶段科学普及工作的迫切性。
B. 文章就当今媒体报道航天技术新闻的角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当今媒体有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与神秘主义道路的趋势。
C. 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析了中国科学普及艰难的原因,并指出改变中国的科普现状的基本途径。
D. 整篇文章旨在呼吁公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科学,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去理解科学,来提高科学素养。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科学没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就可能与一批能把理性带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的参与有关。
B. 如果迷信不能被破除干净,必然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不药、科学生长环境不好有关。
C. 新闻媒体宣传航天技术过于渲染神秘性和尊贵性,由此可见中国的新闻媒体也需要重视自我的科学普及。
D. 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培育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职极向民众普及科学。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最终将被迷信击败“应为“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山败”。B项,前者属于老式迷信,后者属于改头换面的迷信。D项,并非以美国科普现状为参照对象,而是以二十世纪前的美国科普史中的一个现象。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于整篇文章的主旨不在于呼吁公众,而是在于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部门,如最后一句“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这才是整篇文章的目的。而“‘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是针对这句话而非针对全篇而言。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见第二段“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由“迷信没有被破除”不能完全得出迷信与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必然性,原文是“参差不齐”,不是“不高”;再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与普通公众相比,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在宣传航天技术时缺少科学理性精神,结合前一段有关公众的内容,可以推论出这个结论。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