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阅读附答案

时间:2018-07-04 12:38:07 投稿:yyxinxin 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阅读附答案

“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古代社会诸多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就是君臣与父子。事君为“忠”,事父为 “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在家国天下中,君主是所有人的“家长”,事君既为“忠”,也为“孝”,忠孝本为一体。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认为一切德目都发于仁,而在诸德目中,孝悌又是最基本的。《论语·学而》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把“父子有亲”列为“教以人伦”的“五伦”之首。儒家的思想家编著了《孝经〉一书,虽不足两千言,却被推崇备至,影响极为深远。孔子的弟子中,曾参、仲由、闵子骞等都是著名的孝子。自尧舜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倡行孝道,力主以孝治天下。舜本人就是一个难得的孝子。

古代社会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人子对父母兄长的爱、敬、顺,同样可以推移到君臣关系上,从而实现对君主的“忠”。西周在选拔官吏时,吸取夏商亡国的教训,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即知、仁、圣、 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律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五善”,即“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晋颁行的《诸郡中正六条举淹滞令》对官员的德行准则也有明确规定:“一拉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 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味“神药”。

古代社会孝道的倡行,是对匮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自发式补充,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战乱不断,一直处于积弱积贫的状态,政府根本无力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每一位父母在年老以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后辈照料,孝顺父母成为维持家族繁衍生息的纽带,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

“孝”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道德义务外,隐约含有一种感恩的思想,“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种感恩的文化薪火相传,促进了家庭和睦,延续了家族的传统。中国人倡行孝道,主张孝、慈并举,讲求父慈子孝。父辈勤勉辛劳,省吃俭用,为的是积攒钱财抚养后辈。后辈们也尽己所能尊老、敬老、养老,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而父慈子孝的思想推而广之,即为现代社会的博爱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在倡行孝道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大同的阳光大道。尽管婆媳相向、遗弃老人的问题仍然不少,子女与父母仇视相争的故事也时有耳闻,但从总体而言,中华民族还是处于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中。曾国藩曹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尊老爱幼的传统代代沿袭,革故鼎新,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

(节选自傅源长《孝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中国古代,“孝”不仅有关家庭的和谐美满,也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

B.在中国古人看来,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这就是人伦的常道,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C.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模式,家成了国的缩影,国成了一个扩大的家。

D.“孝”在儒家诸德目中是最基本的品德,并通过《孝经》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

2.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可以“移孝作忠”,所以古人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

B.“六徳”“六行”“五善”“五失”“六条”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徳的重视。

C.由于政府无能为力,民间孝道的倡行,事实上承担了本属于国家保障民生的部分职责。

D.和羊、乌鸦等动物一样,人类也有感恩之心,而“孝”则显人类感恩思想的一种表现。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移孝作忠”的理念强调尊父与尊君的结合,某种意义上使得古代的专制统治特別长久。

B.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没有对君主的服从,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C.尧帝倡行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这一点可以从他选择大孝子舜做自己的继承人上看出来。

D.父子关系是双向的,不孝顺的子女固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冷酷自私的父母也不为中国人看好。

1.(3分) D(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仁“)

2.(3分)B(“六徳”等并不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德的重视)

3.(3分)B (“父子有亲”是“五伦”之首,因此父子关系是君臣关系的基础。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