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学家胡小石
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清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小石走上博学多能的道路。
1906 年小石先生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预科,因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受到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先生激赏,成了梅庵先生悉心指导的入室弟子。梅庵先生又介绍他拜于散原老人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由专习唐人七绝入手,而后兼习各体,他所作绝句,旨趣神妙,风调隽美,直追中晚唐。陈三立先生赞其诗:仰追刘宾客(禹锡),为七百年来罕见。今人钱仲联主编的《近代诗钞》录入小石诗作达八十多首,称其风格独特。先生寓沪时,沪上寓居不少遗老,其中不乏宿学之士,有幸向他们请教,获益很多。
20 年代初,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给学生讲授过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许多课程尚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先生讲课,于每一时代取其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于每时代文学,分别其主流与支流,探究其来龙去脉,使之真正具有史 的规模。这在当时是很有独创性的。
小石先生治学作文就是这样追求独出手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决不俯仰随人,亦步亦趋。他讲《招魂》,不仅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认为是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土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虚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
除屈原以外,小石先生最喜爱与崇敬的诗人就是杜甫。小石先生称赞杜甫是一位诗国革命家,作诗总是以求新为贵。老杜以诗描写时事,为诗之历史化;以诗发抒议论,为诗之散文化。至于老杜冲决旧藩篱,化赋为诗,在诗史上独辟一途,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杜诗含英咀华,深得其中三昧,多发前人所未发。小石先生对杜甫的挚爱是深厚而绵长的。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南京大学纪念校庆举办的讲座中,七十三岁高龄的他以抱病之身,走上讲台,满怀激情地把自己最喜爱的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精华《北征》与《羌村三首》介绍给广大师生。听众很多,除了中文系的师生,还有外系师生,整个大教室内座无虚席。无论是在当年的中央大学,还是在以后的南京大学,胡小石都是最有学术威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
读到这般雅事,今人笑则笑矣,但先生在举手投足间蕴藏的匠心,却是让人深味。
胡门弟子、著名教授程千帆曾忆:一日,先生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拿着书唱了起来,唱了一遍又一遍。五六遍之后,先生把书一掷,对诸生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胡小石的唱念和掷书,完成的是一次次漂亮的以心传心: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夫复何言?
(选自《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有删改)
资料链接:
小石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是没有课堂界限的,一遇有机会,他就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或是看戏曲演出,或是去踏访古迹,或是一边品尝传统佳肴,一边谈今论古,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术素养这令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羡慕不已。 (摘自《独向深山深处行忆胡小石师》)
17.胡小石为什么能成为文史领域的一代宗师?请简要概括。(6 分)
18.胡小石在治学作文上的独出手眼有哪些表现?(6 分)
19.胡小石与学生交往的雅事中蕴藏着怎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7.深厚的家学渊源,转益多师的学习,执着的创新品格,闲雅的生活情趣。(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8.20年代初开创了文史教学课程;七绝创作风格独特;《招魂》研究纠正了历史上的错误;杜甫诗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