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历史的洪波

时间:2019-03-07 17:32:46 投稿:yyxinxin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冲破历史的洪波

血于硝烟

1911年10月十日,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序幕,清王朝濒于灭亡。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文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同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

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

在持续的战火与硝烟中,迷茫与恐惧在弥漫。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冲刷下,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该往何处走、前方是什么,而脚下的路又几经波折,残缺且无望。

如果没有人铺路,那就自己铺;如果看不见远方,那就看清脚下;如果没有希望,那就创造希望。

迷茫与希望

1917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的成功如今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了方向。

过去的屈辱打磨着心中的信仰,从鲜血与泪水中孕育出的坚定于执着。

通向黎明的星轨

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21年3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或许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真正的望见那条路前方的光明,前方依旧渺茫。只为理想,只为信仰,只为那个还看不见的黎明。

和《建国大业》相似的拍摄手法,剧情紧紧相连,已多角度的镜头拍摄推动剧情。无形中给人带来一种紧张感,让心情随着剧情一起跌宕起伏。

一路走来一路歌,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名党员到现在的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那首发自于心的《国际歌》回响在那个依旧黑暗的年代,但同时,又像一颗流星,划过黎明前最黑暗的夜空,留下长长的、通向光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