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鹅》有感

时间:2019-04-01 16:22:17 投稿:yyxinxin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看《白鹅》有感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65)班李雯婧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好书。书名为《白鹅》。这本书的作者是丰子恺,他是个知名的作家。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忆儿时》,作者主要通过回忆儿时的兄弟姐妹以及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我读了后不禁感叹儿童的天真无邪与贪玩的在性,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是丰子恺一家吃蟹肉时的一番和谐、充满乐趣的画面,也突显出“父亲吃蟹”的智慧,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当然还有一件事是养蚕。通过丰子恺的文章,我感受出养蚕的乐趣,以及街坊上小伙伴们互相交换照顾蚕的乐趣,可以看出这件事妙趣横生。但作者明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聚成灰泪始干”的另一层意思,可怜起春蚕。但他是明白儿童的本性,所以并没有责怪孩子。丰子恺最喜欢儿童,从这篇文章的侧面反映出来。丰子恺最喜欢的是儿童的顺其自然与儿童的天性。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团团钓鱼时更是有趣。对于儿时钓鱼的情感与一切,丰子恺总是怀念的。因为儿童钓鱼时,空气里总充满了活跃,天空中总回荡着儿童天真的笑声。从中我也感受到了钓鱼在那时,在儿童中是最受欢迎的,是能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以及他们俩钓鱼时的天性—活泼。其实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美。儿童的天性,顺其自然的美,以及儿童的可爱。丰子恺还说过几句话: 无论贫贱之人, 丑陋之人,劳动者,黄包车夫, 只要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 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 不仅如此,《忆儿时》直接的表现了这简洁、纯淡的美。养蚕时,儿童与蚕同乐,与蚕同悲,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心灵。蚕结成蛹,儿童在这时总会天真的问:“为什么?”而且不只一声。体现了儿童的好奇。蚕产卵死后,儿童善良的心让他们大哭起来。说白了,儿童就是自然美的赞颂者。 自然的美更多在儿童的天真中。文中的“小宝”不懂事,给椅子穿鞋。大人们循规蹈矩的批评破坏着这自然美。孩子们敢于探索的精神正不断的被循规蹈矩中慢慢覆盖,大人们根本无法体会藏在这下面的美!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说:美并不需要华丽。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的,就是简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