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追求

时间:2014-10-21 10:01:12 投稿:lulu0106 培训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相同的追求
  --我们的研修片段
  青岛平度一中语文组    赵振霞
  在被陌生领域的吸引下,在触发着灵感的交流里,在一点点的微小进步的欣喜中,悄然不觉地,一天的培训又已结束。
  2013的暑期研修,有的是深情,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历历在目的感动片段……
  困难来了,我们一起应对
  培训之初,我们发现,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21世纪的学习、21世纪的评价、21世纪技能量规……
  怎么办?--勇敢地面对,向自己的智慧挑战!
  于是,我们静下心来,细致地研究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指导,认真研读专家的讲评,汲取同行们的经验,将自己对案例的点评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进行比较,不断地思考、记录……终于,那些陌生的术语开始变得熟悉。
  可是,困难来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模板,来检验自己的学习,并提交上第一份属于自己的作业?
  困难来了,我们一起面对!
  办公室内的“研究小组”很快自发组合起来了,该如何选题?该如何规划?我们曾经做过了什么?哪些东西是最有价值的?
  我们的智慧在碰撞,我们的观点在比较,我们的建议在不断地被建议……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单元主题,结合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您的鼓励,让我们温暖前行
  早晨,刚进办公室,鲁红英就提醒:“要不要一起看一下专家的案例?”
  一会儿,研修组长进来,通知我们昨天的研修成果;
  当我们看到一份份被推荐的精品作业时,我们的研究不断地被带向深化。
  其实,来自于平台的感动,时时都在发生。读迟伟杰老师的《我在思考中进步》,被他的探索精神感动,原来,我们,其实一直行走在路上。读指导教师的工作简报,眼前所现是一位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育者的身影,这世间会有多少人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孜孜以求,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一项宏大的“精品工程”而奋斗?读着一段段随笔,一句句评论,感觉心情坦荡,那“一粒粒教育的沙砾”分明是作者奉献给我们的一颗颗“珍珠”……
  翻开昔日的教学反思
  今天的学习任务为:探索如何使评价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我们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于是,一摞摞厚厚的“课程记录”找出来,在办公桌上摆得琳琅满目,而后,迅速地翻阅着曾经的问题和心得,理顺起自己的那些思想的“短章”。组内的教师互相咨询着、讨论着,因为我们经历着相同的教学探索,在交流、补充、修正的过程中,我们参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笔记,将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我们重新从课堂评价、语文知识的应用与拓展、语文能力的发现与创新、语文知识的梳理和积累等方面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今天,你的任务完成了吗?
  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许多新的学习资源。经常地,在一块“园地”里流连,我们忽略了时间。
  于是,我们的研修组长就会轻轻地敲击一下你的桌子,提醒你:你的学习园地浏览了吗?你有没有参与讨论?
  或者,我们的QQ头像闪闪烁烁,打开一看,几个字,简洁地提示你要注意了……
  面对我们的疑惑,我们的研修组长会适时地推荐优秀的案例:不要急,参照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我们凝重的神情,“遇到了什么困难”的询问适时地发生。
  ……
  研修学习中,我们被思考触动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是质疑者的舞台,这里是思考者的舞台,这里更是学习者的舞台。
  跋涉在这片知识的原野中,我知道,我的手是握在你的手中,你在感动着我的感动。那么,让我们充满信心,执着前行吧,前方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