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副厅长在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学科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听了大家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很有收获,大家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有问题并不可怕,发现了问题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解决了问题后我们的事业和工作才能往前推进一步。
大家谈的很多问题,都是为今后工作的做准备的。比如,在讨论区提交作业的效果到底如何?本来,专家们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希望在讨论区就某个问题大家能互动起来,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并作为作业来提交。可大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这些问题项目办要记录下来,明年加以完善。再比如,大家谈到心理学课程和课例研究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设计的意图同样是符合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的。教育教学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师不了解教育教学活动背后的心理学问题,往往是无法真正改进自己的教与学的。问题是,我们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可能没有做好结合的文章,或者说,搞成了“两张皮”,这就是失败的。这是课程开发的问题。这里,我想讲讲为什么要把基于学生学习的课例研究,作为今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课程主题?这几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关于山东省小学、初中的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告诉我们:我省小学生、初中生在学习目标的达成方面,低层次目标,或者说,记忆、技能目标掌握得比较好,而高层的学习目标,比如运用、综合、评价层次的目标,我省的小学生、初中生整体讲还比较弱。实质上,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达成,其学习行为和条件、学习过程的组织以及应该准备的材料与低层次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比如记忆层次的认知目标,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背诵,技能的形成主要是训练。当然,这里有方法的问题,有学习的量的设计问题,有调动积极性的问题,这里都涉及学生学习心理学问题。而到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达成,如简单运用和创造性运用,两者的学习行为和条件就不一样。简单应用不用提供新的学习情境,而创造性应用教师就必须创造新的学习情景。不能不说,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还是非常欠缺的,学习条件背后的心理行为分析比较弱。说实话,如果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长期停留在经验层面,那么,山东省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就不可能得到大的提升。我本来希望结合每个学科的实际来进行心理学的学习行为分析,这个是大问题。当然,今年的尝试不一定那么成功,但这个方向必须坚持。这为省项目办如何设计好明年初中的课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今后的课程开发管理?总结这几年的远程研修课程开发经验,我想强调把好“五关”:第一关,首席专家设计关。首席专家按照每年的研修主题,要研发并设计课程方案,对首席专家撰写的课程方案,必须组织省课程团队核心成员进行论证。第二关,对课程团队依据首席专家的课程方案撰写的课程脚本,要组织省课程专家团队进行论证。第三关,对第二次论证后形成的课程脚本,要组织一线教师中的教师培训专家成员进行论证,力求实现与实践的结合。第四关,课程研发与高级研修整合,也就是说,专家设计的研修课程先供高级研修老师学习,并参与课程的第上次开发。第五关,课程研发经过前面四关,到了实施阶段各个学科课程专家团队还要进行再开发,以便让课程更好地适应教师学习的实际。
关于加强校本研修问题,今天我们要再次统一思想。我一直再反思,我们组织实施的许许多多教师培训为什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许多培训就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而言,是不完整的。许多学习和培训,进行仅仅停留在理念学习、案例学习和案例学习的理论性模仿阶段,而没有真正延伸到实践应用和实践反思阶段。前几年,我们的远程研修同样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包括我们的“磨课”,说到底,如果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加以应用,仍然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效果是不高的,甚至是是无效的。这就是从今年起,我们为什么下决心把我省的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从集中研修推向校本研修的原因。
在这里,组织好教师的校本研修,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校本研修的价值定位到底是什么?说到底,校本研修的价值定位就是集中研修的理念学习、案例学习和“磨课”流程的实际应用。形象地说,校本研修就是把集中研修的“纸上谈兵”,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进一步说,把“纸上谈兵”实际成果,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做出来。因此,校本研修的关键,就是组织教师们自己去实践,否则,如果老师们还是像集中研修一样纸上谈兵,教学实践与校本研修搞成“两张皮”,那么这样的校本研修,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个问题,校本研修与教师日常教学的关系是什么?必须强调指出:校本研修的内容就是教师自己后面教学中要上的课。教师秋季开学后,要上什么课就研究什么课,绝对不能教师研修的课与自己要上的课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校本研修与日常教研、日常备课、日常听评课、日常反思课,要完全统一起来。只有如此,校本研修才不会成为教师们的负担。
第三个问题,校本研修与日常教研有什么不同?校本研修与日常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有两点根本的不同:一是校本研修要按照科学的“磨课”范式来进行,简单说,就是要认认真真地搞好三次备课。要让老师们经历备课的科学过程,以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二是校本研修特别强调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第四个问题,组织好校本研修必须强化的关键环节是什么?我认为,组织实施好校本研修有四个关键词:一是“问题”。我个人认为,问题即校本研修的任务,解决问题即研修的过程。这里的关键是,到底什么是真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校本研修中“磨课”的目标任务不应该也不会是专家预设好的,必须是教师自己在学科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说到底,校本研修就是解决教师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你自己面临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不行?还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达成上无法完成知识向应用的转化问题?还是学生在单元知识结构的整合上有问题?这些就构成了你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这就你的研修目标。二是“设计”。即建立在对课程、教材研究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明确了自己校本研修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就要研究在教学中通过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你设计的问题。这里的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按照三次备课的要求来进行。在自己独立设计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特别注意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但这里,要强调的是,绝对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教案上自己的课。三是“实践”。即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四是“反思”。这是最重要的校本研修环节。
第五个问题,校本研修的专业指导如何进行?从业务指导的线索来讲,省、市、县和研修组,我们这条远程研修的业务指导体系不可能像集中研修那样辛苦,那样集中时间。但是,各个学科课程团队的各位专家有哪些事情需要做还是要细化。一是要强化简报的专业指导功能。我想,简报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在几个关键环节,问题的提出环节,“磨课”的关键环节,教案的点评环节,实践反思的环节,可不可以各做一次简报?以“磨课计划”的制定为例,它是对着问题来的。实际上,问题的提出必须有一个前因后果,你要对你的问题情景做分析,问题情景如果不做分析你这个问题就没有意义了。类似各个环节进行中的关键之处,都需要通过课程简报者指导。二是关于研修组的指导工作是不是要加强?三是对每个老师的作业进行点评我觉得很难,但对优秀的作业或作品要通过课程简报进行点评。四是要明确每位老师校本研修成果的呈现方式。校本研修要提交什么样的作业或作品?这个要由学科组定。评选优秀课例的标准也应该由学科组定。五是每个学科组要制定符合本学科实际和特点的具体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总之,各个学科专家团队到底在哪个环节上加强专业指导,我觉得应该细化一些,要有更加明确的分工。总之,还是希望各位专家尽心尽力,把校本研修指导好。
第六个问题,如何加强校本研修的行政组织工作?首先,9月初省教育厅份要发一个关于组织好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这是全省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深化,各级教师教育部门、教研部门要把校本研修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其次,要出台具体政策,把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怎么算学分,算多少学时,要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今年,青岛、临沂、莱芜三个市启动教师定期资格注册,明年后年全省都将启动教师定期资格注册,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是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再次,要建立校、县、市、省四级课例评优机制。另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省项目办要善于培育、发现、推广校本研修的典型,尤其是县(市、区)的典型,通过抓典型来推动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
第七个问题,关于校本研修的时间安排。我也不太同意把研修时间拉得太长。时间是不是应该紧凑一点,可以考虑国庆节后到十一月底,最多两个月内把事情做完。实事求是地说,校本研修时间跨度太长的的话会有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