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在平稳进行中,此次研修邀请了数位国家级国家。远程研修新闻组近日对专题一授课人--北京师范大学曾琦教授进行了访谈。
新闻组:第一次参加山东省的教师远程研修项目,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曾教授: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这种研修形式我并不陌生。像山东省这种大规模的研修确实是一种挑战。从专家组分学科的配备来看,有国家级的、省级的,有研究员,也有一线教师,这种结构组成丰富而又合理;幕后工作团队的工作也细致而缜密,从会务安排到技术支持,再到相对专业的新闻组,以及为各专家组配备的志愿者,一切工作井然有序,这些都与项目办不断总结过去经验而形成的有序运作机制是分不开的。第二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每个参与者的敬业和认真精神。从启动仪式到专题一的学习,不仅学员积极参与,现场的专家也极其认真地查看学员作业,进行积极引导和点评,甚至舍不得起来活动一下。项目办也尽职尽责地为庞大的专家团队忙上忙下,提供各种帮助。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感动。
新闻组:通过研修,您感觉专家团队在工作中比较棘手或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曾教授:这种大规模的同时在线学习和专家团队力求精益求精希望关注到每一位老师的愿望之前有很大的冲突。有的学科参训学员有8万多,有的可能略少,但每个学科同时在线学习的老师人数数量都非常巨大,专家非常期望关注到每一位老师,因为这对他们的激励作用非常突出,但是由于数量过于巨大,要做到评阅每一位老师的作业是很有压力的。因此,我们现在正在思考专家的角色和功能更应该在什么地方显现,专家是不是应该在后期的在线研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把作业点评分层分级进行。这个问题正在考虑中。
新闻组:您感觉今年学员的整体学习面貌怎么样?
曾教授:总体来说,参训老师认真积极。从第一天的作业点评,从老师在问答区的表现及发表的随笔感想等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都是认真地投入其中,而且很多老师在作业中渗透的思考和分析不仅能从专题讲座中寻找理论支撑,更能把理论观点和自己的教学实例结合起来。这些都反映了大家积极认真的精神风貌。但是学科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以理解。
新闻组:您对接下来几天的研修有没有什么建议?
曾教授:从研修的安排和设计来说,要上下打通,落到实处。第一天的专题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当然也结合了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和分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以及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当中怎样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后续几天研修中,需要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学科,为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把理念的东西进一步转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的设计和活动之中。在研修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军奋战的,有教师同伴、指导老师和各级专家组共同参与工作,这是非常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特别是能结合自己具体的工作来提高,任何收获都要转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实际当中,才能真正对每位老师以及老师所教导的学生产生积极意义。希望老师能够继续热情认真地投入到后续几天的学习和交流当中,在这个学习和交流中,我还有个建议和提醒,就是希望老师们能珍惜这个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如果你愿意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你也必定能从这个活动中有更多智慧的收获,我在此呼吁老师们积极对待研修活动的任务,分享自己真实的观点、感受、体验,甚至是困惑和反思,而不要出现作业雷同或抄袭现象。
最后曾教授表示,以后愿意继续为提升教育教学的成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