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省专家团队
远程研修通过一个神奇的平台,传递着一种无穷的魔力,让我们相隔数百里,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见面的一群人,成为相识、相伴的同行者,携手研修,互相关注,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让我们重温那一个个感动的瞬间:
凌晨12:00
我们的简报上传不久,立刻有学员发表评论:
夜深了,本想关掉工作室去休息,看到了第三期的简报,便毫无了困意,又是一期别样的简报,细细品读专家的精彩指导,用心阅读各位老师的精品作业,使我深深感悟到省专家李天翼老师说的:“研修是为教师成长而设的,是为真实的成长而设的”。还使我兴奋的是,我们研修组的报道被选上了,几天的研修,凝聚了我们集体的力量,在研修路上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学员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王印伟)
每次读简报,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享受那精美的版面的同时,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拜读了马丽霞老师高屋建瓴的《新课标是学科教学的脊梁》和《为什么要磨课》--做有思想的老师、做有功夫的教师,再一次受到启迪:目标在前方,我应在路上……作业赏读更让我惊叹于老师们的教育智慧,虽然快“奔五”的我几天研修下来,感觉有些腰酸背痛眼发涩。但专家和同行们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得“不用扬鞭自奋蹄”才行。谢谢研修,谢谢能有机会有幸逼自己学习提高,谢谢专家的引领,谢谢同行们的启迪。
读了省专家李天翼老师的《归来吧--老师的“真实”》,我不禁想起四个字:责任使然。肩上的责任大啊:一件事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同时孩子品德的发展又对他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我甚至感觉到孩子品德、习惯的优劣目前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为人师者怎能希望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里长满野草!
(济南市南辛庄小学 张梅奇)
上午10:00
天气闷热异常,可学员们研修的热情不减,上午10点左右,就陆续有作业上传到了平台。
针对昨天的作业出现的情况,我们讨论话题进行了修改,给学员更大的发挥余地。全体专家组成员认真浏览着每一份作业,我们惊喜的发现,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有了明显进步。正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地市作业仍然不符合要求,没有遵循课例研究的本质,写成了对课例本身的优缺点分析……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真正把我课例研究的实质,我们利用QQ、电话、点评留言、飞信等多种方式,不厌其烦地跟研修组长、指导老师交流沟通、热情指导……
看到后续的作业越来越精彩,全体专家组成员兴奋不已。
下午3:30
正在审阅磨课计划的唐明贵副组长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太多的研修组组长把磨课计划写成了类似教学案例的样子,显然是不理解磨课计划的实质。问题一提出,我们的马丽霞组长立刻带领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经过大家的集体智慧,达成一致意见,大海捞针般找到今天最好的一份磨课计划,当做样板,编入我们的简报里,供广大学员学习借鉴,以期对后续的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指导。
一切为了提高研修质量,一切为了在研修中成长,这一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像心心相印的一家人,不断地演绎着研修的感人故事,感动无处不在,感动无时不在,一个个感动连缀成研修路上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