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胶南二实小强化过程督查 追求研修实效
青岛胶南市第二实验小学 安乐利
远程研修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把本次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并全力投入研修工作。
一、思想重视,研修动员到位
1.组建专项机构,成立远程研修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协调、技术准备、业务指导、宣传报道四个职能工作小组。分层管理,各司其责,确保组织管理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硬件装备到位,有效保障研修的顺利进行。
2.学校制订《教师远程研修工作方案》,《教师参加远程研修应急预案》,《教师远程研修工作考核办法》等保障制度,将研修成果既与教师个人考核挂钩,又设专项物质奖励。
3. 召开学员动员会,校长做了思想动员,学习山东省参训学员的职责任务和评价标准。分管校长做了研修平台的技术指导,为参训学员鼓足了干劲,拉开研修序幕。
4. 召开学科组培训会。各学科分别有学科主任牵头,召开研训前的准备会,详细学习研修内容、研修要求、研修程序等具体要求。
二、注重实效,过程管理到位
1.组长负责制,强化责任。各职能小组职责分工明确。管理组职责:负责协调各方培训工作,具体负责远程培训的管理、监控督导、信息报送等工作。技术组职责:具体负责指导学校电脑技术处理、网络管理,确保网络设施正常运转及课程资源下载和安装等工作,做好学员网络技术指导。指导组职责:具体负责指导教师上网学习、研讨、完成作业及现场研讨组织和协调服务等工作。
2. 学科负责制,强化指导。学科干部全面负责本学科教师的业务指导,时刻全面关注学员的作业质量、研修进度等项目内容。
3. 分组巡视,强化督促。各研修组长对参训学员学习、作业提交迟缓的进行思想动员,跟踪指导,督促当日补交。
4. 及时通报,强化激励。研修过程中学校建立日通报制度。对参训教师的出勤、完成作业、发表作品、随笔感言、个人累计奖励学分等情况天天汇总天天通报,激发教师的研讨积极性。表扬先进,找出问题,布置研修要点,落实整改。享受学并快乐着。
三、关注精品,监管组织到位。
1.树立精品意识,确保作品原创。学校成立督查管理小组,全程督查,严格实行“三做到”和“五督查”制度,禁止抄袭,确保原创,整体提高研修质量。督导组对教师作业、随笔感言、评论等进行管理和督察,避免作业、随笔感言、评论抄袭,争取更多老师的作业成为优质资源,更多优秀的作业、随笔感言被专家的课程简报引用。
2.研前精心准备,研中巡回督导。研修前组织全体学员学习、熟悉研修平台的使用和操作流程;精心筹备研修首日的组织工作,让全体学员尽快进入研修状态,尽快熟知学习研修内容和流程。研修过程中,组织好各学科教师集体收看视频、进行学习研讨等,督查组不定时进行巡回督导。
3.跟进研修进度,上报研修数据。今年研修内容多,任务重,作业提报时间紧。分管干部组织集体观看视频,正确解读专题作业,组织自学课程简报,拓展研修材料,及时提报作业,研修组长、学科主任整体把关,确保作业质量。学校管理小组每天及时登录工作室,检查所有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把没有按照省、市、区远程研修项目办规定的要求完成各项研修数据的教师统计出来,落实原因和整改措施。
4.捕捉闪光亮点,跟踪新闻报道。学校成立宣传小组,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单位的研修情况。写一些综合性的新闻稿,反映研修中典型经验和研修举措;发现和培植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用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研修中的人和事,捕捉精彩瞬间,图文并茂地宣传研修生活;学校建立校讯通,飞信传情,信息畅通。确保干部、研修组长、参训学员及时沟通,互相鼓励,共同研究学习。每天几遍的飞信联络:有时提醒,有时督促,有时报喜,有时祝贺。学校通过校报及时表扬鼓励,通报典型事例,激励全体学员,及时发现研修亮点,全面总结研修举措,快捷提报研修信息并及时上报研修教师的精彩研修体会、经验、心得感悟。
(二)“高品位”与“低重心”,亦可得兼
--记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远程研修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 杨 越
2013年7月26日,暑期远程研修进入第四天。市南区实验小学的微机室依然繁忙、热闹,老师们依然投入、有序,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所有干部、教师都在潜心学习、静心思考、主动成长。
与研修首日相比,教师们的作业更加精致,随笔感言质量更高,发帖数量更多,被指导教师推荐的作业和感言数量激增。全校教师共发布作业190份,得到指导教师推荐的作业20份,其中有2份作业得到了省专家的推荐;共发表随笔感言423篇,其中16篇得到指导教师的推荐;作业、感言共获得奖励分61分。在几天的学习中,教师们从迷茫到开窍,从不解到透彻,离不开专家和指导老师的帮助,离不开同伴的支持与合作,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注与跟进。市南区实验小学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高品位、低重心”的管理理念,让远程研修工作如踏通途。
一、“一把手”全面负责制
以“高品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质量作为“研修”的指导思想。为了避免研修中“高量低质”的问题,我们的“大班长”张俊华校长每天都亲临研修现场督阵。她或是向分管干部了解研修进程,或是与老师们就某个研修中的困难问题交流讨论;或是亲自打开电脑,观看研修视频、浏览研修文本,或是阅读研修教师的作业和点评提出个人建议。老师们在“大班长”的鼓励和引领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学习更加投入更加积极。
学习上,“一把手“全面引领,生活上,”大班长“全面关怀。暑期,食堂已经停止供应午餐。为了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保证老师们潜心学习、静心研修,张校长让后勤专程请来食堂大姐为老师们供应午餐。她还嘱咐后勤每天发放冷饮、水果,防暑降温保证营养。这些都促使教师们干劲儿十足的“研”,一步一个脚印的“修”。
每天研修结束后,张校长都认真阅读当天的研修汇总情况。包括教师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发表感言和评论的数量,被指导教师、专家推荐的作业情况等等,也会就前一天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说明和点评。
二、业务干部全程跟进制
在研修中,秉承 “低重心”的服务理念,学校所有“业务干部”全程跟进研修。微机室里总有一个身影在忙前忙后,一会儿和各个学科的研修组长窃窃私语,一会儿辅助网管解决教师的电脑系统问题,一会儿又对数学组教师的学习提出中肯的建议。这就是我们的郭晓霞副校长,严重的颈椎病让她不能久坐,更不能在空调环境中呆过长时间。因此,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她也总是穿着高领衣服,随身携带一条围巾。郭校长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工作在培训的现场。白天在学校里已经忙碌了一整天的郭副校长,晚上回家以后,已经是筋疲力尽,颈椎疼痛难忍,匆匆为女儿做了晚饭,又一头扎进研修工作中。在身体极度劳累的情况下,继续关注我们的网上研讨、及时给予点评、总结。还有语、英、体、音、美术、思品和科学的分管干部们,或是亲自上阵、或是指点迷津……业务干部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鼓舞了教师们。
三、学科组长把关督导制
八个学科,八个大组组长,对所有教师的作业、感言、评论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把关,发现质量不高的作业(感言),立即督促教师对作业(感言)进行修改,并再次检查。对没有亮“绿灯”的作业,组长们会挨个提醒,反复核对。在学习任务已经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我们八个学科组长还用他们“低重心”的服务行动向我们呈现着每天高质量、“高品位”的学科课程简报。
四、教师们的“修己之道”
不论是闷热难耐、大雨倾盆,还是凉风习习、晴空丽日,我们的行动始终如一。跋涉在研修的路上,疲惫时,会因简报的精美而驻足欣赏;困惑时,会因专家的启迪而豁然开朗。连日来的研修,教师们已经将学习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清空自己,吸纳更多”这就是研修中的“修己之道”。
我们朴实认真的同事们,都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研修中。曲雪梅老师是一岁孩子的妈妈,为了研修,她顾不得孩子在身后一个劲地喊“妈妈”,毅然早早地来到机房,全身心投入到研修中;身旁的乔虹老师,脖子上披着围巾,腰上围着羽绒服,用她自己的话说“全身都是病”,即便这样,她毅然坚持着,我们分明看到“乐观、积极”笑容在她脸上绽放……
在这样一个“高品位”的平台上,目睹着我的这些已经几十岁的同事们--不,应该是同学们所反映出来的“知之、好之、乐之”的动人景象,和教师们在“低重心”的管理、“低重心”的服务,“低重心”的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力量”。我想说,“高品位”与“低重心”,在研修中,我们亦可得兼!
(三)“引领-互助-借鉴”
--青岛胶南市新世纪小学提高作业质量有办法
青岛胶南新世纪小学 韩青
在研修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作业水平不高。怎样提高作业质量呢?我们采取了“引领-互助-借鉴”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明显。
引领
主要是指由“学科专家”进行指点。这里的学科专家既包括我们学校的研修指导教师,又包括我校前两次研修中写作业出色的学员。由他们现身说法,对老师们的作业如何写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如写作业前视频、文字的重点部分一定要反复看几遍;写作业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写作业着眼点要小,事情要细、实;作业题目要新颖,尽量图文并茂;字体、格式方面要有所设计等。这些实用的策略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作业质量。
互助
这里的“互助”指的是教研组、学科组老师积极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学校的教研氛围非常浓厚。每天看完视频后,或由教研组长组织集合,或学员自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自己对今天的作业的看法。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在讨论研究中,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借鉴
这里的“借鉴”指的是在每个专题结束后,由各研修组长、指导教师负责搜集省专家推荐的优秀作业或市指导教师推荐的优秀作业,把电子稿在第二天一早存入学校共享文档,供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看看同样的作业,别人是从什么角度进行阐释的,他们有哪些新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专家推荐……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取长补短,使老师们有新的提升。
(四)磨课研修,我们整装待发
青岛市北区上海路小学
7月26日,研修进入第四天,老师们的研修状态越来越好。清晨步入研修室,见面的问候语从“今天你都绿了?”变成了“今天你被推荐了?”随着对研修系统的熟悉和研修学习的深入,思维碰撞的火花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真正思考我们的研修,反思自己的教学,探索更加高效的课堂策略。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成长!
这两天各个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小组磨课计划,一大早组长们和学员老师开始商量,从选题到分工都需要细致的考虑,争取通过这次磨课机会让全组的老师们都能够有所收获。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自古以来我们的古诗文学习就有“素读”一法。素读简单的说就是朗读和背诵,不求精确地解释,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背诵中培养古文的语感。那么教学中这个度如何把握,这是平日的教学中,大家特别纠结之处。因此语文研修组的磨课就从古诗教学选题,确定了课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寻隐者不遇》一课。经过讨论,大家将磨课目标确定为:探究古诗教学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古诗的精妙用词,领悟古诗的表达方法。胡婷老师还就“品味古诗语言”分享了自己以前执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磨课中的经历,给大家以启发。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磨课的研究问题确定为“从学习诗人用词精妙入手,学生领悟寓问于答表达方法,感受诗人深山寻访友人的意境美。
在此基础上研修组共同学习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教学的要求,组长张舒老师还推荐大家阅读了市教研室张兴堂主任写的《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第十章第二节诗歌类文章探究体验教学策略,学习古诗教学策略。紧接着,大家又了解、研究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制定了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观课研讨,我们合理分工,制作了观课量表,做好观测和数据分析,围绕研究问题,共同合作,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大家已经开始享受研修为大家带来的这份充实与快乐。有那么多专家的指导陪伴,有这么多老师的执着追求,研修的路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欢声笑语。研修的路上我们一起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