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饮茶读后感

时间:2014-11-11 13:21:31 投稿:y35535647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将饮茶读后感

  我今天要推荐的书是杨绛的《将饮茶》。
  之前孟老师有说过,我们是时候可以看看杨绛的书了,会有很大收获。在读她的书之前,对她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只知道她是钱锺书的妻子,其它的也没去深入了解。那天孟老师提过后,回去查了查杨绛这个人,后来看了她的几本书,非常喜欢也很佩服她。
  《将饮茶》这本书包含了杨绛先生《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和《记钱锺书与<围城>》等作品,相比起她的《我们仨》和《干校六记》等书,这本书里的内容更加私人一些。仅仅才一百七十几页,几乎涵盖了杨绛一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面临不同人生际遇时的态度,以及他们时而平淡,时而有风浪的人生。
  这里的茶指的是孟婆茶,喝了今生的事情就全忘了。所以,将饮茶,是在还没有忘记的时候把往事记录下来。杨绛的作品,常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体现高人一等的性情,无论是回忆父亲、还是丈夫,都显得幽默从容,却又有所思。尤其是文革那段,杨绛先生不争也不弃,就像看一个笑话,这种心态是常人无法达到的。
  本书中写到杨绛先生的父亲和母亲时,提到他们无话不谈,似乎老朋友一般。过去的、当前的、自己的、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嘲笑、感慨、自我检讨、总结经验、分析案件。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难得,在现实中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杨绛先生在书中也有写到她的三姑母杨荫榆,说到这个,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杨荫榆这位“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名字,因而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就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然而并不全然是这样,杨绛先生在此书中写到:“我母亲曾说:‘三伯伯其实是贤妻良母。’我父亲只说:‘申官如果嫁了一个好丈夫,她是个贤妻良母。’我觉得父亲下面半句话没说出来。她脱离蒋家的时候还很年轻,尽可以再嫁人。可是据我所见,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栓梏,就不屑做什么贤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书中还有一些对她三姑母生平的介绍,让我看到了这位镇压女师大风潮的不受欢迎的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坎坷人生的另一个侧面。同时也震撼到了我。
  书中还有很多可探寻的,比如对钱锺书的描写中有写到他的稚钝、痴气,因为好玩,给睡着的杨绛画花脸,帮猫打架等,让我看到了其不同于作家的另外一面。最佩服的是杨绛先生在最后记录中的在文革时期面对种种不平待遇的幽默和对现实的讽刺,那一种直面勇敢的生活态度,对现在的我们也很重要。
  我觉得,杨绛先生的文章语言朴实却又隐含生命的重量,其间又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让人觉得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笑中有泪、泪中有光。在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她是一线光亮,用她的作品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值得等待的东西。所以读一读她的文章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大家闲时能去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