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 徐迎春 陈维婷 陈英仿佛是在初春的树下里打了个盹儿,那芽儿刚刚抽出,那花儿也才才绽开,山峦的眉眼还皱巴巴的,再抬眼,满山的翠微洇绿了双眸,山花的芳菲已经化作了落霞,雨季里山岚惯是氤氲着.仰头山顶,唯有那白云,远离了红尘,一朵推动一朵,流水般穿梭着,仿佛能听到她们自在的歌声,是一番不问君归处的执着和清晰……这个时节,是盛夏.我,照例在山居,且,在山居中研修.
谁说的,生命就是一场一场的相遇,和一场一场的别离.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化学教师,我有川流不息的学生,在师生并不长远的携手路上,如何才能启动彼此默契成长的生命密码,链接那么多欢乐与忧伤,平凡与神奇,翠绿与嫣红,努力与希望?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就让我怀着对树的崇敬与对云的向往叩问自己:我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从事教育工作吗?我的心也具有树的扎实蓊郁与云的纯粹晶莹吗?我的灵魂能在明净高远的碧空中吟唱吗?如果不,我又该去何处寻觅?
仿佛是宿缘,自然就想起近日里八十岁的老父亲反复临摹的那幅颜体大楷,斗大的墨团一个个淋漓着,黑白分明--水是云故乡.
研修期间,我就当我是一缕跌落的云,朝朝暮暮,从行正楼的大过厅里走,校园顺山势而下,楼宇一色青瓦红砖,檐角内敛,树木苍翠,碧冠茵茵,一切都静默着,所有的书卷气,都隐入了微机室一片低垂的帘幕下,一如研修状态的老师们,用入定的心海无声地守护了树的挺拔和云的张力.这是我应该回归的故乡吗?
研修,一个"修"字,谁解其中味儿.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研修,平地里就罩上了宗教殿堂里的金色光环.枯坐、苦守,不是身体皮囊的定力,而是"修"的克己之道在超越皮囊的承受极限.仿佛是静默的戒僧,安坐方寸蒲团,神游天外来风,其至境,本不为惹尘埃的入世,本不为修舍利的出世,无色无味之为,才能抵达本真的故乡.若是没有这份空相洁净的"持"汩汩续命,教育的水脉将慢慢干涸,就如没有了水故乡,我也只能是一缕渐渐枯萎的云,最终连影子都会消失在风中……修持之与教育,不仅清风之于竹影,明月之于静窗.
修持之于教育,原是水与云的呼应--此,原是彼温暖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