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侯美玲
暑去冬至,从集中研修到分散研修,由独立学习到集体磨课,一路走来,风光无限,曾经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喜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研修,怎一个"研"字了得!
困难面前--想说放弃不容易
或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突然间身体的各个部件都在向自己发出警告.这不,开学不久便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经诊断需卧床休息一个月.可是期盼已久的磨课也已经隆重登场,作为研修的重头戏,磨课可以说是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怎么办?舍弃吗?
不,困难面前,想说放弃不容易!
已经是耳顺之年的母亲,成为了我坚强的后盾,特意从农村赶来,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全家人的衣食从此再也不必忧虑,高三走读的儿子从此也吃上了香喷喷的热乎饭,而自己的身体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恢复得出乎意料的快.坐久了不行?那就躺着,平卧更利于文思泉涌!在研修的末班车上,我卯足了劲,不断有喜讯传来.三篇文章发表在省课程简报和研修快报上,四篇感言被指导教师推荐,撰写的观课报告和备课研讨分别被省专家、指导教师推荐.莫说研修难,莫说研修苦,走过研修,此生无憾!
观课议课--千锤百炼出深山
备课、观课、议课是磨课中重要的环节, 从10月31日的集体备课到11月9日的观课议课,我们经历了艰苦而又卓见成效的攻坚阶段.
10月30日,滕亚林老师把她自己独立设计的教案发到了磨课平台上.感谢滕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精彩的课例-《倍的认识》,让我们有了研讨与提升的基础.老师们在深入挖掘教材、集体备课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案的修改.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到课后拓展的应用,共提出了三十多条近乎苛刻的修改意见.感叹于滕老师虚怀若谷的心胸,这三十多条大大小小的修改意见,她都逐一分析,去粗取精,并进行了多次的教案修改.
11月7日,我们进行了课堂实录前的练兵.研修组全体成员参与了观课活动.虽说是非正式的演练,但是授课者投入,听课者专注.
课后,由校长紧接着组织了评课.我们从四个角度进行了评议: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习性、学生参与度及从"平均分"到"倍"的建模.老师们对课堂的每一句语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预设与生成,每一次小组合作的成效,都提出了不同意见,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1月9日,历经多次修改、两次练兵、三次评课、集全组成员智慧于一身的课一遍录制成功!真是"千锤百炼出深山"呀!群体的智慧加上滕老师的悟性使这堂课演绎的那样流畅,自然.纵观整堂课,课堂是原生态的课堂,也是朴实、高效的课堂,我们所要的就是这种真真切切的课堂呀!这样的磨课,提升的不仅仅是执教者的授课水平,倾情投入的全组成员的素质也同样有了质的飞跃!
"教""研"相长--相生共进比肩飞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与"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如火如荼的磨课阶段,我们迎来了市教研室的视导评估,这次视导评估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摒弃虚假材料、重视真实授课"的务实精神,因此,在准备课时,我给自己定了"三要三不要":一要真实的课堂,二要朴实的课堂,三要高效的课堂;一不要挑选好上的课上,二不要在讲授前提前润色,三不要追求华丽的课堂.最终我选择了平时最头疼的计算教学《小数乘小数》,并且有幸得到了市骨干教师、省课程专家杜钦坤老师的指导.听完课,杜老师对我的授课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是这样常态化的、朴实的、扎扎实实的,高效的!"并希望大家用研修所得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体现出研修的真正价值.
是的,自己的进步来源于远程研修的所学所得,让我们找准"研"与"教"的和谐共生点,让二者相生共进,比肩齐飞吧!这是研修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