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州市实验小学 盛文节
磨课正如火如荼,莱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正体验着研修的忙碌以及它带来的收获.如何构建"基于课堂的研究,基于研究的研修"的内生机制,引导教师将研修生活与课堂教学相对接,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靠"三心"融会贯通,促进对接
远程研修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专家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课堂打磨,来自于研修教师的鲜活资源,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教师们眼界更加宽阔,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研修过程中,我们要求老师们努力做到三心:一是虚心,这是态度,扎扎实实来学习,本本分分求发展.二是静心,这是境界,真正静心研修.三是恒心,这是品质,水滴石穿,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清脆拔节.在学习方法上,我们提倡像牛吃草,有个反刍的过程,不断内化吸收.在学习效果上,追求一个"融"字,即与专家们的智慧交融,与本土化的研究交融,与自我实践交融.将研修所学融会贯通,是实现课堂对接的基础.
二、依"六段"你言我语,保障对接
通过六段联动式校本教研,将网络研修中的课例打磨与学校教研活动有机吻合,确保真实研修氛围的形成,让教师在渐进式积累和开放式分享中,聚焦重点问题,记录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效果分析,达成了"磨一课、带全组"的局面,极力保障了同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第一段:选定课题,集体研课.备课前,研修组内教师读课,将教材读通、读透,实现对教材的准确理解.
第二段:选定教师,个人个案.这一段主要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分析,体现的是教师自己的思考.
第三段:组内说课,群策群力.通过个人备课,集体研讨,定位目标,建构流程,完成第一次修改方案.
第四段:初次观课,初次评课.这一环节是课例打磨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是否能如琢如磨展开,直接关系到课例打磨的成败.为了让观课更有实效,我们实行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执教老师陈述自己的思路,预设可能的亮点生成以及设计困惑,观课老师明确分工,每人确定一个观察点,做到课堂上人人有分工,处处有人管.
第二步:开展课堂观察.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同时,要有自己的现场感受与理解.
第三步:授课教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说明与反思,观课教师进行评议对话,完成研修组第二次修改方案.
第五段:再次观课,再次评课.个人反思,研修组内人人对教案进行跟进修改.三改教案.
第六段:成果共享,收获进步.
六段联动教研的时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校确定的学习时间即周一和周三下午放学后各一个小时;二是定时研讨,调课进行;三是来源于教师课余时间的辛勤付出.
六段联动教研的评价捆绑的是两个层面,一是研修组,二是级部.因为研修组的老师平时都分散在各级部里面,更多随时细微的研究则是在级部里面,所以老师们的表现还直接影响着级部的面貌.我们每周既公布研修组的研修情况,又公布各级部的研修情况,做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三、接"本土"修桥补路,深化对接
远程研修的平台是为全省教师打造的,它具有普适性.要让我们的研究既符合大方向,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植根于莱州母语教育的土壤中,与本土研究相结合.
课堂教学研讨,针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我们有重点地体现"写字、朗读、演说、复述、积累、习作评介"这六大母语绿洲工程项目,"一拖一,一拖三"阅读教学精神也是我们注重体现的课堂环节,"效率课堂八大要素"更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境界.融入了这些本土化的研究,使我们的远程研修在与课堂教学对接时,充满了活力.
与课堂教学对接,给了远程研修一个硕大的根基,让它枝繁叶茂,老师们身临其中,果实累累.珍惜研修机会,努力提升自我,携手分散研修拥抱我们教育生命新生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