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旗下的讲话:争做学公朴志愿者,传新时代幸福薪火

2015年国旗下的讲话:争做学公朴志愿者,传新时代幸福薪火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志愿者脸上那抹淡蓝色的微笑吧。他们用热忱的服务给人们以温暖、更人以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靓丽的中国名片,更展示了80后、90后的青春风采。
  “志愿服务”是一个国际性口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善良而又勇敢的人士,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自愿奔赴战场救死扶伤,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志愿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更多的志愿者活跃在抵抗法西斯的战场上和大后方,我国人民所熟悉的白求恩大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和平时期,志愿服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涉及环境保护、扶弱助残、赈济贫困、救灾抢险、社区建设、公益活动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志愿者身上所洋溢着的自我牺牲的品格、奉献敬业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推崇和敬佩。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作品中写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李公朴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公朴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民主、进步、奉献”,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两者有共同点:那就是“进步”、那就是“奉献”。翻开厚重的中国史,试问哪一个朝代不需要奉献精神呢?美丽的王昭君为了汉民族的和平自愿远离故乡,留下一曲“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的哀歌;杜甫的忧国忧民回响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中;文天祥一片丹心化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歌……
  刘墉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火柴盒,里面包含着许多火柴。每当我们点燃一根,虽然盒子里减少了一根,但也发出了光和热。善用火柴的人,能点起一片灿烂的烛光、一堆熊熊的营火;不善用火柴的人,却可能焚去整山的森林、成列的房屋。”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那个最会利用火柴的人,把光明的火种投向黑暗的夜空,化作流星,让人们看到希望;把温暖的烛光给予瑟瑟发抖的人们,让他们带去温暖。
  值李公朴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学校团委发起、成立了学公朴志愿者分队。争做一名学公朴志愿者,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让我们在公朴精神和志愿精神的感召下,信守誓言、传播文明、奉献爱心,为和谐校园、幸福武进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无悔青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