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1、班级概况
我校五年级三个班共有131(44+43+44)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五年级二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不好,虽然每个班都有几名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但上学期平均成绩只有63.25分!
2、家庭及其他因素: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七、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教学具体安排
1、班级概况
我校五年级三个班共有131(44+43+44)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五年级二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不好,虽然每个班都有几名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但上学期平均成绩只有63.25分!
2、家庭及其他因素: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七、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教学具体安排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一 | 2.21-2.27 | 图形的变换 | 4课时 |
|
二 | 2.28-3.6 | 图形的变换(2课时) 第一单元测验 因数与倍数(2课时) | 4课时 |
|
三 | 3.7-3.13 | 因数与倍数 | 4课时 |
|
四 | 3.14-3.20 | 因数与倍数的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测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 4课时 |
|
五 | 3.21-3.27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4课时 |
|
六 | 3.28-4.3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4课时 |
|
七 | 4.4-4.10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4课时 |
|
八 | 4.11-4.17 |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三单元测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 4课时 |
|
九 | 4.18-4.24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4课时 |
|
十 | 4.25-5.1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4课时 |
|
十一 | 5.2-5.8 | 期中考试 |
|
|
十二 | 5.9-5.15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4课时 |
|
十三 | 5.16-5.22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测验 | 4课时 |
|
十四 | 5.23-5.29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4课时 |
|
十五 | 5.30-6.5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4课时 |
|
十六 | 6.6-6.12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第五单元测验统计(3课时) | 4课时 |
|
十七 | 6.13-9.19 | 统计(2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 4课时 |
|
十八 | 6.20-6.26 | 数学广角(1课时) 第六、七单元测验 总复习(3课时) | 4课时 |
|
十九 | 6.27-7.3 | 总复习 |
|
|
二十 | 7.4-7.10 | 考试 |
| |
上一篇:2015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