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前面五年半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计算能力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特别是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另外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二)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
  (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4)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号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8、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教学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6、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6、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五、教学进度
  教材共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负数

2课时

 

2

2.20~2.26

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1课时

3课时

 

3

2.27~3.5

第二单元:圆柱

4课时

 

4

3.6~3.12

第二单元:圆柱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2课时  2课时

 

5

3.13~3.19

第二单元:圆锥

整理和复习

机动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6

3.20~3.26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第三单元:比例

2课时

2课时

 

7

3.27~4.2

比例

4课时

 

8

4.3~4.9

比例

4课时

 

9

4.10~4.16

比例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1课时

 

10

4.17~4.23

自行车里的数学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期中测验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1

4.24~4.30

第四单元:统计

节约用水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2

5.1~5.7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