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西湖,但从没走过这样的西湖。
《文化苦旅》中的西湖。
——序
很久以前就了解这本书,但,听名字就有一股深奥的感觉不言而喻,让你情不自禁地偷偷逃开来。当然,这是在我仍没读过它时,肤浅的感觉。在阅览室看到它,便抱着试试的心理翻开,却抱着逢着知音的心事看下去,这是我从没有想到的。说得肉麻一些,便是这本书像轮船上英俊的王子,而我,像那海中窥视的小人鱼,被迷住了眼,迷住了心。
在那节阅读课,我将那本古旧的书翻过了四十多页,连书前的小序都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细摩挲过了,那种深入心脏的触感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灵魂。
但我最爱的一篇,却是那一篇写的曾去过的地方——西湖。
从很久以前,我便一直爱着杭州、苏州与扬州,说不清为什么都带了个州字,或许它们都万分娇柔细弱地像个女子,和我的家乡徽州,一样。但我记得,包括杭州的西湖,其它地方也都去过,可都没有西湖给人的印象深刻。因此,在翻到“西湖梦”一篇时,我的心就立即不可预见地跳了好一会华尔兹,想,很想看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
他说,西湖是令人疏离的。西湖因为过于美,美得不真实,揉腻了太多太多历朝历代的文人情节,一下子从宋朝越至清,便叫你跟着不停转纳转,累得很。而它也沉淀了许多文人的愁绪,第一眼见到它,那旧梦重温之感立刻袭上心关。不够真切,不够亲密,这就是西湖,这个存了太久太久的美人。
西湖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了朝代。
西湖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
以前从没有想过这么多西湖的美丽的反面,一下子全部了解,就不免有些纠结,不知该相信眼前所阅,还是耳际曾听。但很快,我就走出了这迷蒙的幻象,西湖是盛大的,自然有无数种观赏的眼光,不是吗?
余秋雨的文章爱分节,到了第二节,我就皱了眉。这才是整篇的精华,由宗教而延伸出的不同文化与人格。似乎是在讽刺,讽刺那所谓的天长地久,所谓的美妙未来,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回不去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修缮、修缮、再修缮,群塔入云,藤葛如鬓,湖水上漂浮着千年藻苔,全都找不到了,找不到了!
难道不悲哀吗?
我知道,不只有我这样感叹。
接下来是苏堤与白堤,都是我观景最爱的地方。
尤其是白堤与雷峰塔、断桥,还有那湖水。读完这一节,我似乎看见那素衣的白娘娘,倚在塔中的窗边,向外眺着,眼中只剩浓浓的绝望。原来,爱比死更凉,像烟花,那么凉.
文末提到雷峰塔的塌倒,我感到心中似乎也碎了一块玉石一样,很难受。
回去找到教科书的读本,竟也有这篇《西湖梦》,就又一遍一遍地读它,读到闭眼也是它,睁眼也是它,这颗心,都被西湖所浇灌。读它,像一个梦,我在梦里,故地重游。
我再次走过西湖,走过了这样的西湖。
《文化苦旅》中的西湖。
——尾
上一篇:繁花,那么凉
下一篇:《手斧男孩 首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