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顾骨先寒

目顾骨先寒

目顾骨先寒

陈蕊伊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战国策》

真正好的一把剑应该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喜好,不臣服于任何一个人,甚至是把它创造出来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就尽己所能的保护,真正洒脱的人,也应该是如此吧。可是从古至今真正做到的不过只有嵇叔夜一个,却也因此丧命。还有一把剑,名为太阿。

可用慑百神,岂惟壮三军。

看到韩愈的这句话,想起千百年前传说中的晋楚之战。太阿剑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晋王喜欢太阿剑,要求楚王交出,如若不交,就倾军灭了楚国。虽然知道晋王这样的行为着实算不上一位贤明君主,也不过是为征战找个借口,但只看理由还是忍不住为之赞叹,若只是为一把剑,那当真为真性情之人,想必也会惜才爱才,只是可惜,天下不会有这样真性情的人,晋王为的不是太阿剑,而是灭了楚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楚王怎会不知晋国意图?虽然一直对楚国的历史不甚了解,但因为这个传说对楚王敬佩异常,他在满朝文武面前表示,晋军来攻时他会亲自披甲上阵,若城破,就用太阿剑自刎,左右近臣若拾得太阿剑,就沉入水底,无论如何不能让它落入晋王手中,我对历史上敢于以身殉国的皇帝一向抱有好感,普通人以身殉国的要求太苛刻,但身为宗亲王族,特别是国君,以身殉国是必要的。晋军来犯,楚王带着太阿剑走上城楼,目光所能及之处尽是晋国军士,那才是真正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甚至隔着书页都可以感觉到,楚王那是深深的绝望,死亡走近,触手可及,他即将带着他的国家,走向毁灭,至死相拥。

太阿剑在黑暗中睁开双眼,他讨厌这种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借口而掀起战争的人,并且还是以他为借口,在楚王身边不耐烦的皱了皱眉,自从被创造出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一次,这样的想制造血光之灾,眼看着楚王就要让自己结束他的生命,一阵愤怒从楚王手中离开,我难以描摹出当时的场景,就引用故事里的话“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看完这段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想起一句话“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太阿剑这般我却并不认为他嗜血,却因此格外的喜欢他,他有真正的王者气度,同时也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纵使城下千军万马,只要他不喜欢就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大概也是楚王与国家共存亡的勇气感动了他,否则他又怎会帮助楚国?后来太阿剑辗转流落到嬴胡亥手中,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留下一个啼笑皆非的成语“太阿倒持”嘲笑秦朝二世而亡。

还在为太阿剑的传说热血沸腾时,再翻阅一遍,突然有些万念俱灰,毕竟只是传说。倘若真的有这样一场战争,不会有杀尽千军的太阿剑,晋军兵临城下,黑云压城,楚国军士拼死抵抗,奈何寡不敌众,染的城门一片血红,血流千里,国中人民惊慌失措,但面对敌人依旧奋力抵抗,却最终血祭了国家,晋王高高地坐在王位上,听这军士传来的消息:楚国国破,国君身死,传世宝剑就此踪迹难寻,然后畅快的笑了笑,翻身上马,踏着被鲜血浸湿的楚国的道路,登上城墙,嘲笑的看着楚王孤寂而冰冷绝望的尸体,俯视楚国山河已为他囊中之物,就着空气中的血腥气味开一场盛大宴会。成王败寇,这才是真相。真正的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绝处逢生,更多的,是万念俱灰,成败已定。那是乱世,战争最简单不过,随意挑一个可笑的接口即可,若不是有法度在面前放着,都不需借口,直接开战。人命最轻贱,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是如此。世世代代苦心经营的国家,呕心沥血也抵不过铁蹄声声,顷刻间国破家亡。

开始明白为什么有那样多的人怀古凭吊,值得凭吊,想起《黍离》中的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所有的怀古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切的,为曾经感到哀伤和动容,真切的触碰到历史的遗骸,目顾,骨先寒,尸骨早已冷去,再回首,冷掉的是曾经的一颗热血之心。

太阿剑是传说,终究,也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