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圆觉禅院记 㣿洵阅读附答案

彭州圆觉禅院记 㣿洵阅读附答案

彭州圆觉禅院记

北宋 㣿洵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②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①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③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㿿,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②

④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㿿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

⑤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㿿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

【注】①“食”、“服”:食,指俸禄;服,指官服。②“楚”:指项羽,季布是项羽部将,屡败刘邦,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捉拿,但被刘邦赦免并任命官职,丁公在楚汉战争中曾抓住刘邦但私下把刘放了,后来楚败,丁公拜见刘邦以为会重用,刘邦却把他杀了并示众以警示背叛的人。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以 B. 之 C. 则 D. 乃

22. 对第①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应该随遇而安并听从自己内心的“乐”与“不乐”选择居所,但不应该随便搬迁。

B. “乐”与“不乐”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居所,所以要怡情养心而不应该随便搬迁逃脱。

C. 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名实表里是否统一和为政做人的态度。

D. 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我”能否驾驭他人、天人是否和谐的表现。

23. 㣿洵愿意为保聪写“记”的根本原因是()

A. 保聪在京师就殷勤地求与㣿洵相识,㣿洵被他的诚恳感动。

B. 保聪求与㣿洵相识相知而没有背叛其师,且光大其师事业。

C. 士大夫们从唐开始就排斥僧道,㣿洵要表示与他们的不同。

D. 宋朝已不ۿ唐朝那样排斥僧道,而且保聪又为圆觉院命名。

24. 分析第③段画线处论证方法的作用。

25. 从前三段看,本文作为“院记”与一般的院、亭、楼、台的“记”相比特点突出,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21. A 22. C 23. B24. 答案示例 划线部分用了引证和例证手法(或对比手法-例证中是对比举例)。作者引用《传》所说的人臣不能私下与其它诸侯结交(这句话意思对即可),来论证人臣对君主应忠心不二。然后举例:季布屡败刘邦,但因忠于主公项羽而被刘邦任命为官员;丁公私放刘邦,但对主公项羽二心而被刘邦杀害。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臣子不能背叛主公,从而论证徒弟、人子不能背叛师父、父亲的观点。25. 答案示例 与一般的“记”在开头对建筑物的记叙描写不同,本篇“院记”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如何对待居所的态度写起,表明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名实相副,由此阐述如何为官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一方面表明“我”写这篇“记”的严谨的态度和做人原则,另一方面交代了“我”在京城没有与保聪结交、为保聪写记的原由;而且,通过本“记”,又赞扬了保聪和他师父的品格。居于此地之乐及做人的大道理、保聪的品德,才是禅院的灵魂,这样写,突出了禅院和“记”的实质(根本)。

答案示例二 与一般的院、楼等建筑物的“记”开始介绍建筑物的环境、形制、得名等不同,本文先论述内心与外形、名与实的关系,由此论述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体现了㣿洵把建筑物所凝结的精神作为核心的写作观。保聪和他的老师不以外在的排斥僧道为转移,内心向佛,坚定持一;特别是保聪并没有ۿ其他僧人一样背叛师父以求和士大夫交往。这些,正是禅院的精神实质和最可贵之处。所以,作者从由居住反映人心、人的品性的内容写起。

答案示例三 本文作为“院记”开始对禅院本身却不提及,出于作者的借题发挥。本文从对居住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内心和品质写起,批判了士大夫政事不为、枉费俸禄的行为,更批判了他们表里不一、为国不忠的品质,表达了对投机取巧的政客的憎恶。写保聪和其师父的品性和对禅院的治理,正是照见官吏们懒政和投机的丑恶。本文主要是批判为政者的品质和对国家、政事的态度,所以从议论为官为人写起。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用法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累高考要求识记和理解的18个文言虚词,本题中要结合句子的语境准确填写虚词,根据对文本语境的理解,本处缺少介词词性的词语所以填“以”能在原文中理解通顺。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

22. 试题分析: A. 人应该随遇而安并听从自己内心的“乐”与“不乐”选择居所,但不应该随便搬迁。选项中的理解前后矛盾。B. “乐”与“不乐”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居所,所以要怡情养心而不应该随便搬迁逃脱。强加因果关系。D. 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我”能否驾驭他人、天人是否和谐的表现。不能反映“我”能否驾驭他人,反映的是我内心的感受。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找到原文对应的文句“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从对原文的理解可以断定为其做记的原因是“保聪求与㣿洵相识相知而没有背叛其师,且光大其师事业” 。

2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论证方法是什么,然后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论证方法的效果,本题可以作答为:划线部分用了引证和例证手法。作者引用《传》所说的人臣不能私下与其它诸侯结交(这句话意思对即可),来论证人臣对君主应忠心不二。然后举例:季布屡败刘邦,但因忠于主公项羽而被刘邦任命为官员;丁公私放刘邦,但对主公项羽二心而被刘邦杀害。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臣子不能背叛主公,从而论证徒弟、人子不能背叛师父、父亲的观点。25. 试题分析:本题是理解和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区分本文和一般的院记的差别,然后结合对文本特点的理解去分析,例如可以这样说本文与一般的院、楼等建筑物的“记”开始介绍建筑物的环境、形制、得名等不同,本文先论述内心与外形、名与实的关系,由此论述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体现了㣿洵把建筑物所凝结的精神作为核心的写作观。保聪和他的老师不以外在的排斥僧道为转移,内心向佛,坚定持一。

参考译文:

一个人居住在这里,他一定是喜欢这里。居住在这里内心喜欢,不喜欢就不住在这里。居住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不但是自欺,而且是欺天。大概君子耻于坐食俸禄而无功绩,耻于白穿官服而不明事理,所以住在这里不喜欢,我只好抛弃俸禄,脱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责罢了。上天赋予我形体,而使我用心来驾御。今天我想到秦地去,明天我想到越地去,天下谁能驾御我呢?所以居住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这说明他的心连自己的形体都不能驾御,何况还要驾御他人呢!从唐代以来,天下的士大夫争先恐后地以排斥佛、老立论,所以佛、老之徒想要在我们士大夫中求得交好的,往往自己背叛他们的师父以求得到我们的容纳。而我们士大夫也往往喜欢他们来结交而有礼貌地接待他们。唐代僧人灵师、文畅一类人,甚至饮酒吃肉,以自绝于他们所皈依的佛教。啊,要重新回归你的父子关系,恢复你的夫妇关系,然后我们才允许你背叛你的师父。父子关系不回归,夫妇关系不恢复,你却背叛自己的师父,这是不能够立于天下一日的。古书上说:“作为臣子,不能私见诸侯,这是因为不敢背叛君主啊。”所以季布忠于项羽,虽然比不上萧何、韩信觉悟早,但在刘邦看来,却比丁公背叛项羽要好得多。我在京师的时候,彭州僧人保聪很殷勤地来请求和我相识。等我回到蜀地,听说他也从京师回来了。他穿布衣,吃素食,身为徒弟们的表率,总共若干年,使得他所居住的圆觉院治理得很好。有一天,他对我谈到他的先师平润的事迹,以及圆觉院之所以得名的缘由,请我作记。我赞美保聪不用背叛他的师父的做法来讨好我,所以为他作记道:彭州龙兴寺僧人平润讲解《圆觉经》不寻常,因而取名为“圆觉院”。当初禅院破烂不修,平润来做住持后,才在空地上建造殿堂庙宇。总共历经两个僧人,而到保聪任住持。保聪又把相邻的若干僧屋合起来并入禅院而最终建成。这就是我作的记。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