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24—27题。 (共8分)
(1)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
(2)我愣住了。
(3)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
(4)“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5)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6)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A)
(7)“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8)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B)
(9)“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10)“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11)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12)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13)“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14)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15)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16)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17)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18)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19)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20)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选文有改动)
2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2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的表达妙处。(2分)
答:26. 品读AB两处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处加以赏析。(2分)
答:27.读了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你从孩子或家长的角度谈谈。(2分)
答:
(四)阅读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一文,回答24-27 题。(共8分)
24. 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缠着妈妈要独自一人坐“我”的座位,“我”因其任性没有满足她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25. ①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突出了文章主。②创设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2分)每答出一点即得1分,共2分.
26. A处 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女孩非要占“我”座位的过分行为的不满, 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或:A处连用三个“满足”,运用反复,突出强调了“我”的不满心理,侧面表现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为下文“我”拒绝给小女孩让座作铺垫)。
B处 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小女孩坚持的状态,表现了小女孩的固执、任性。(从反复的修辞角度赏析也可。)
评分说明:(2分)可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词语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
方法1分,作用1分。
27. ①做孩子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任性、自私),要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要
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②做家长的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底线,不要溺爱孩子,要有教育智慧,要把孩子培养成明辨是非,有修养的人。
评分说明:(2分)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答均得分。言之成理即可。返回首页>>
上一篇:寻找生命的意义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