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忠告》二则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张养浩《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斥责
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愈:更好
1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这个念头一旦萌生,那么众多的事务也就都荒废了。
B.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与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利禄是一样的,(都将)遭受上天的惩处
C.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踵也
于是,因此而失败受辱的人头脚相连,日益增多
D.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待人处事即使欢快地像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一样,
但是祸患就产生在你的家里啊
1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15.请分别写出能概括两种“为官之道”的成语(包括熟语),并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你选择两
个成语(包括熟语)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1.A(3分)
12.B(3分)
13.D(3分)
14(6分)
(1)一个家庭的事,不论轻微之事危急之事、大事小事,都是应该知道的。
(2)(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15.(6分)
【参考成语(包括熟语)】
①事无巨细、尽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
②公私分明、清正廉明、淡泊名利
【评分标准】
写出一个成语得1分。共2分。
写出一个理由得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治官如治家
做官就像治家,古人曾经有这样的教导。因为治理家事,无论轻重大小,都是应该知道的;如果有不知晓的事,那么就会有治理不到的地方。更何况管理百姓的长官,众多的职责集于一身,像学校、驿站、仓库、监狱、水道沟渠、桥梁堤防,大凡此类,需要管理的事情太多了。观察时机,估计力量,破旧的修整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没有的修建它。如果说,那个东西不修建,关我什么事?转眼就任满辞官而去,为什么要劳烦自己呢?这个念头一旦萌生,那么众多的事务也就都荒废了。前人说:公家的事务,(官员)如果不尽一点心思,就是无功受禄,上天会降罪于他的。
禁家人侵渔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奢侈造成的。家里不能满足自己,他一定会从别人那里求取,有的牟取利益侵害百姓,有的通过官司收受贿赂,有的以借贷为名(牟取利益),有的假托姻亲(牟取利益),宴饮馈赠,召唤奔走,相互勾结,无法禁止,以致于动不动就相互牵制,威严无法施展。虽然自己一天天兴盛壮大,而百姓却一天天地陷于困苦之中,虽然自己一天天地快乐,而百姓却一天天地充满怨气。(做官的人)最终遭受污辱的原因,是他做官不能自
主(家人牟利,使其受到牵制)啊。唉!如果为了妻妾而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还不如在自己职位上清廉勤劳,自已救自己,这样做不是更好吗?自己做官如果能做到杜绝利益交往,虽然恬淡一生,但安稳的生活使子孙受益,如果(贪污受贿,牟取利益),平时生活看起来幸福安乐,但是祸患却从身边不经意地出现。这两种为官之道,不是真正有智慧与有深刻领悟的人,是不能轻易跟他说明白的,为官的君子,希望你们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为官之道吧。返回首页>>
上一篇:望洞庭 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教授胡适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