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15.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参考答案:
13.C
14.D
15.A
16.(1)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对他们的行装都了解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把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
(2)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担任五管郡的郡守,并修理海上各个州郡的军事装备,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返回首页>>
上一篇:诗品和人品 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