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和教学反思
摘要: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凸显,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丧失,课堂显得凌乱不堪,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所以,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怎样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呢?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理论依据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有助于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所接触的英语学习世界更加生动鲜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影碟、视频、动画以及图片,使教学内容由原本单一的文字表述向更加丰富立体的表述转变,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教师基于对学生水平和教学需要的考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且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相比传统的英语教学而言,在多媒体辅助下,教学内
容的展现形式更加多变,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乏篇幅较长的课文,这些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词汇、知识点以及语法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还需要花大量的课时讲解给学生。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及预先制作好的教学软件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即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中常用的媒体技术有计算机、投影仪以及网络。通常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通过对多种媒体信息的充分利用,从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受与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对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希望学习者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认知作用,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促进者,其指导和引导作用不
可忽视。根据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学习者语言的习得是一种下意识掌握语言的过程,大多数语言习得者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时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语言习得理论下,学习者要想掌握语言、习得语言,首先要理解语言、听懂语言,也就是“可理解输入”。实践表明,外语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输入的质量,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让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就需要扩大
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接触面,为其营造一个尽可能逼真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进行语言学习。现代多媒体技术拥有多种信息功能,将其运用到外语学习中,正好满足外语教学进行大量语言输入的要求,且通过其所营造出来的语言学习环境,更适合学生进行外语学习。但学生中存在很多问题,我知道了学生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种:
1.学生底子薄
学生搜集英语信息资料存在着局限性(学生手中只有课本),英语课堂上的语言又要求严格,导致学生动不起来。
2.课堂中的孩子们缺少质疑
少了质疑,也就少了对抗,少了对抗,也就少了知识的生成,少了生成,也就少了情感的愉悦。
3.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不太好。
三、措施
1.课堂上对教材基本要求就是理解和熟悉,更重要的是发掘精髓,才能根据教材的目标去拓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挖掘教材,我把自己手中有关英语的教辅书放在教室里,让学生碰到讨论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翻阅教辅书。同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每次预设导学案的时候,把学习任务设置得尽量少些,而且是由易到难,让每位学生能在课堂中打开思维,这样不仅能达成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目标进行深刻的认同和理解。
2.关于质疑的问题
小组建设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内设置了质疑小组,让他们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质疑,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有关这节课的很多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情绪高涨,同时也获取了更多有关这节课的知识。
3.评价学生要适当
教师特别要对学困生多一些表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但也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那样就会失去评价应有的作用。评价学生要综合其各个方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欣赏的手势不管用哪种评价方式一定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虽然我的课堂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问题,有待提高。但我相信只要有探索和改变的勇气,课堂就会越来越精彩。总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