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谈建党

九零后谈建党

合肥市第三中学  夏冬春

中原豪俊,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若其弃顺效逆,执迷不复,大兵既至,诛罚必申。

一篇大气的讨袁檄文,抒发了孙中山先生与那时的世事的豪迈激昂的心情。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袁世凯在举国讨伐中死去。随之而来的张勋复辟,依旧收到举国的声讨。大势所趋,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的失败,孕育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这危难的几十年里,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已悄然成立,回首建党的九十年里,依旧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广大的中华儿女,跟随着中国共产党,走向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身为九零后的我们,生长在日益富强的中国的摇篮里,生活幸福,学习快乐。我们的一切皆有中国共产党所带来,他们带给我们温暖的家庭,带给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学习并快乐着,这是何等的幸福。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我们的祖国,不赞扬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歌唱天安门上的毛主席,我们要谱写人民英雄的乐曲,我们要赞扬伟大而又平凡的劳动人民,我们要抒写共和国美丽的华章。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用时间来磨练自己,用自己的成就去报答祖国,报答党。

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国悠久的灿烂历史。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大智大勇,学习雷锋爷爷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当代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我们收获了知识的海洋,我们明白了陈涉起义的成功靠的是民心,我们弘扬优良的中国传统。我们渐渐成熟,渐渐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头羊作用。为此,对于建党,对于当时的社会,提两点我的拙见。

一、国家危难之时,需要热血革命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开启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社会的大门,辛亥革命的成功诞生,靠的是每一个爱国的人民的热血而发起的。而之后的袁世凯称帝其实又是一个国难的来临,软弱无能的袁世凯和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条约,这是何等的屈辱。依然是热血,依然是热血革命,结束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结束了短暂的危难。其后的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中国又面临着被日本抢夺土地的国难,中国的学生、工人们毅然决然的担负起热血的重任,来一场真正的热血革命,这次热血革命影响重大,给无数中国人民作出了英勇的抉择,唤醒了无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进行爱国斗争,才能解决国难,摆脱国家困陷的境地。

二、 热血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无数的热血青年

记得蔡锷吗?袁世凯称帝时,他已看透一切,毅然地逃离袁世凯,奔向孙中山。他来的匆忙,十分着急又慎重的说:

“孙先生,袁世凯称帝是历史倒退,是要置中华于死地,一定要讨伐”。说完后,因路途受到伤病,咳嗽一声,在手帕上吐出了一些血。这是富有爱国气息的热血啊!随后,他领导这一群队伍来举国讨伐袁世凯,结局很容易料到,袁世凯的重将吴佩孚遭蔡锷击败。这是青年爱国的力量;同样的青年,便是陈独秀、李大钊之类的人了,他们学习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弘扬人人权利平等、摒弃封建社会的先进思想。在国难之时,坚决地做起唤醒人民的斗争,他们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们,做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五四运动,这是热血青年的运动,是青年们向国家奉献的运动,其震撼力是永久的。那门口喊冤的热血青年、那点着章宗祥家里的屈辱条约匡互生,皆是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先进思想的热血青年们有着对中国未来的无尽的畅想、坚决的斗争。在无数的爱国青年中又出现了一批富有更加理性的青年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生于国难之中,他们受到五四运动的感染,他们有着自己对中国未来的设想,他们更有理想、肯学习,学习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体制,甚至新的社会阶级。他们乐于实践,他们将先进的一切融入到实践中,他们在俄国获取了经验,他们异口同声的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来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们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中国共产党已在他们手中悄然成立了。

热血革命、热血青年在国家危难之时起得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有了国难,不需了革命。但把中国建设的富强繁荣,其重任仍然不亚于摆脱国家危难,因此在建设中国使之繁荣富强的过程中,青年的作用又是何等的宝贵。21世纪的中国,需要70后、80后来艰苦的工作、努力的工作,更需要我们九零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更要有强烈的危机感,树立坚定的、远大的理想,不贪图享乐,不满足小小的温暖、快乐的家庭,要坚定自己的伟大目标,国家需要我们,人才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必须努力的学习,昂首前进,为了我们的人生灿烂光辉知识而奋斗,走好每一步路,成就我们的人生来报答祖国,报答党,也就可以推动祖国的繁荣之路前进。

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曾说过,坐而论道容易,找到出路很难,也许要一生一世,也许要数代百年。历史上的每一次成功,那个不需要人才的付出,挫折的磨练,我们九零后也一样,磨练自己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