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五(一)班 唐佳彤
外地人来过合肥,过去曾经留下感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出人才的好地方啊!近几年口头禅变了:到了合肥,就像沐浴在精神文明的风里,这里人人都有颗真善美的心灵。下面几个小故事都是发生在文明之风浓浓的合肥。
血,是崇热的
频频见于报道的“血荒”在合肥却很罕见,流动献血车上崇是坐满献血者—干部、市民、大学生、打工者……有记者采访一位市郊的建筑工人时,他坦然地说:“有个话剧叫《血,崇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虽然也献过许多次血,但觉得不过瘾,因为想到自己的血流淌在急需病人身上,感到自己的小小的善行换来了别人的健康,好像运动员得了冠军一样有自豪感。咱们合肥人到浙江打工也把义务献血看得很轻松,外地人常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自己脸上也光彩多了。”自从跟妈妈到合肥看到献血车情景,我的心也整天痒痒的—想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正好赶上班上建图书角,我便把珍藏的十几本课外书捐了出去,看见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我高兴得心都要崩出来了。原来,快乐的奥妙就是让大家都快乐啊!
欢歌笑语最多的地方
在合肥市区及各郊县,提起欢歌笑语最多的地方,那可不是游乐园和公园里,而是各级福利院及聋哑学校。由于助老、助残蔚然成风,政府、企业、学校纷纷将关爱的目光集中在孤老病残和弱势群体。福利院常年不断收到棉被、米、油、糕点等慰问品,打扫卫生的、洗衣叠被的单位一拔接着一拔,老人们常年笑得合不拢嘴;聋哑学校也常常会迎来慰问演出和联欢的学生,他们内心充满欢乐,生活充满了阳光。我们小学生也常去福利院慰问演出,老人们乐呵呵地握住我们的手时久久不肯放开,幸福的泪花在腮边流淌着。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患有糖尿病,为了报答她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学习很自觉,还常常给她洗洗脚。正因为这样,我最喜欢的古诗句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可敬的补鞋老人
在合肥,最受尊敬的人群不是各级领导,而是为大众提供方便的人。例如:学校门口的补鞋者,在大家心里,清洁工是城市的美容师,民警是交通安全的保护神,补鞋匠是变废为宝的大能人。
有一次,冬天放学后正要回家,突然棉鞋前面裂开了一道口子。风一个劲地往鞋洞口里吹,冷得我直打喷涕。突然,我看见路口有一个补鞋老人在刺骨的寒风中为人修补者鞋子。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去问:“老爷爷,您能帮我补一补鞋吗?”“可以。”补鞋老人轻轻地说了一句。老人边缝边用嘴对着手呵气。“你们小孩子穿鞋不结实不行啊!”说着。又把裂开处又加缝了一道。鞋补好后,我问他要多少元?他说:“三角。”我连忙掏了掏口袋,又掏了掏书包,找了半天也只有一角钱。补鞋老人看到焦急的样子说了一句:“算了吧。”我听了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着地了。走时我问了一句:“您收费这么便宜,估计赚不了多少钱吧?”“赚钱倒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给人图个方便。”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涌向我的心窝。我想:如果人人都只图为别人提供帮助,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
听了我给大家讲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有所感动了呢?说咱合肥好,不如说咱们的合肥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