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学校 八(3)班 乔慧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秋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二年(807),当时白居易任鼙县尉,因他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而写的一首讽喻诗。
诗人虽以“刈麦”为题,但主要写“观”,而本篇文章便是写他的所观所感。
本诗开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便交待了写作时间,表明是五月麦收之时,也说明了农家为何而忙,为何而累。而下文“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此句则写妇女带小孩子去田间为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的情景,也显现出虽生活贫苦,但一家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也能“苦中作乐”。使见者略感欣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此句写农民上晒下蒸。酷热难耐,却无法休息,筋疲力尽,却不敢放松的矛盾心情。此句也揭示出了农家的劳累辛苦,也使人们“感极而悲者矣”。
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一副令人心酸不已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一个贫苦的妇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右手拾着别人掉下来的穗子,左胳膊上挂着一个破筐子。他们是何等的穷苦,今人没有尝过那种滋味,亦不能感受他们的苦难,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她家里的土地因繁重的交纳租税都卖光了,只好去拾别人掉下来的穗子来填饱肚子,这句不也正同“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张籍《野老歌》)同等悲惨,另闻者无不同情其遭遇,另闻者无不落泪,另闻者亦无不憎恨这租税的繁重,社会的不公啊。而今日的割麦人,亦无不可能成为明日的拾穗者,强烈的讽刺尽在其中。
作者虽为官员,但发出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感慨,亦说明了官员,皇室之人生活的轻松、快乐与农民的饥寒,愁苦形成强烈对比,而此句更说明官员之中不全是无心之人,更有爱民之士啊!
最后,作者又说出“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心里话,也更体现了他的仁德,以及诗人对农民的愧疚,对劳动者的同情。
全诗因“观”而触景生情,因“观”而展开一副“刈麦”图,亦因“观”而发出感慨,因“观”而对农家有愧,而其他官员、皇室之人不曾“观”,故无发出此感。怕只怕,即便观之,亦心安理得的享受农民者的血肉啊!
(指导老师: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