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于集乡中心校 八(1)班 张玲玲
我喜欢《简·爱》这本书,为主人公简·爱高尚的人格,更为她不屈的精神。
第一次听到《简·爱》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上小学六年级,那时的我正学习一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课文并不长,讲述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探索之路。
夏洛蒂·勃朗特,和许多文学家一样,自幼就胸怀文学梦想,无奈的是家境贫寒,生活艰苦,母亲早逝。但她一刻也没有放弃学习,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最终,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都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小说领域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文坛。
当然,任何一个人的成名之路都充满着艰辛,并不像我叙述的这般容易。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夏洛蒂·勃朗特的一个故事。
一年冬天,夏洛蒂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可是,在她苦等了几个月之后,收到了一封远远不止让她失望的信。骚塞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说:“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愧和愤怒中昂起头来,把那封浸透着偏见的信钉在床头,发誓偏要在这“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
读完这个故事,我也很生气,难道身份低微,身为女性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歧视吗?骚塞的话让我心寒——在当时那个社会,就是这样,也确实是这样。但令我高兴的是夏洛蒂并没有退缩,她敢于与世俗偏见斗争,不甘命运的摆布,让我看见了一个不屈的灵魂。最终,她因《简·爱》这本书闻名于世。
是的,夏洛蒂以《简·爱》而闻名,而我却因为夏洛蒂的精神对《简·爱》这本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两年前的现在,我怀着对夏洛蒂·勃朗特的敬意翻开了《简·爱》。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而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小说一开始,我便被简·爱的不屈与刚烈所深深吸引。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母家,每天都要面对表哥和舅母的百般虐待,她并没有屈服,后来舅母又把她送进了孤儿院在那里备受欺凌,她仍然没有屈服。成年后,她因渴求更丰富的人生而只身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虽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嬴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得知楼上的那个疯女人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他们的婚事受阻,简不愿为人情妇,便毅然离开。后来,简又面对并克服了许多磨难与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和罗切斯特又走到了一起,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小说情节曲折,悬念迭起,我沉浸其中,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旁人……
这原是一本英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后,我阅读起来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阅读的兴趣。真正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语言、民族的差别,给人以恒久的感染力。
我是一个小人物,没有放眼看世界的能力,但我却通过这篇小说,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简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人格的巨大魅力。她和夏洛蒂一样,拥有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仔细想想,简·爱身上的许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她勇敢面对舅母的虐待、校长的悔辱,她敢于对抗,也许她的勇敢不像男孩子那样张扬但这勇敢却成为她的亮点。想起以前的我,连在课堂上举一只手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勇敢了。不过,我已改掉了这个胆小的缺点。
她独立,在她成年之后,她没有回到舅母家而是自己找了一份家教工作,自食其力。因为她知道: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她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舅母犯下的错,她只用一颗平常的心告诉危在旦夕的舅母自己不生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呢,一些同学因为芝麻大点的事情而得理不饶人,再想想,人生其实很短暂,我们何必去斤斤计较呢?
我最欣赏简的是她追求平等,她曾对罗切斯特说过这样的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灵魂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无疑地,这些话震撼了我,这是简的呐喊,也是当时千千万万生活在贫苦中的人们的呐喊。她敢于向世俗偏见发出呐喊,这是她的最大闪光点!
简不是伟人,她的出身和她的一生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地方,但她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她们的人生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朵傲放于风沙的仙人掌花。我相信,不管谁看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探索之路,还是阅读了《简·爱》,都会为她们那不屈的灵魂所折服。
(指导老师:于锐)
上一篇: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