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书知人——浅读余秋雨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13)班高磊
最初认识余秋雨,得益于初中老师的偶然介绍,知道他是一个作家。然而看过他的书才知道,他不只是一个作家,在历史研究上的造诣,也远非常人可及。
在《风雨天一阁》中,余先生从雨夜拜访天一阁到对天一阁往昔的种种慨叹,无不说明了他对天一阁这一藏书圣地的敬崇。从范钦修建天一阁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范钦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书籍,包括许多价值不菲的珍藏孤本,却因后世的保管不当而被烧毁、被盗窃。写到此处,分明可以看到余先生在一声声地叹息。编修《四库全书》,范氏一族献上了多本早已绝迹的书籍,从此天一阁被视为藏书圣地,有名望的学者纷纷要求进入天一阁一观,却只有寥寥数人取得了进入的资格,在余先生的笔下,处处流露出一股自豪之情。范钦死后,天一阁的钥匙被各方分开保管,即便皇室成员想要进入,也必须各方一致同意,如此一直延续了数十代。于先生对此,充满了感激,其对天一阁、对历史、对文明的尊重,可见一斑。
余先生对文明的追求还不止于此。《道士塔》中,当那无知的道士偶然发现敦煌的秘密后,余先生分明是无比地兴奋;但当驻藏官员将此不当一回事,所谓博物馆的负责人无法认清其价值时,余先生是多么的遗憾;当官员们将其中的小物什作礼送人,将文化长卷随意送人时,余先生又是多么愤怒;最后,西方人闻讯赶来,以让人瞠目结舌的低廉价格买走一箱又一箱、一车又一车的文物时,余先生的心都在滴血啊!灿烂的文明就这样被仅值几捆柴的价钱换走了,余先生恨自己不能冲上去留下那人的车马。可是,一切都已发生,他也只能留下满腔的遗憾、不甘与无奈。
文明,历史,余先生对此的态度,完全超越了对自己生命的在乎!
当然,历史不仅仅由几本书构成,于先生对历史上各类人物的研究也很深入。《遥远的绝响》中,在谈到魏晋盛世时余先生没有谈及其他,整整十几张纸都在谈魏晋这一大时代背景下的文人骚客,尤以嵇康等人为重。余先生对这群人充满了敬崇,只恨不能与其同生一世。而在《历史的暗角》中,对历朝历代的小人做了一番深刻的剖析。例如写到《水浒传》中的富安时,余先生详细地分析了他如何抓住衙内、林冲、陆谦等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在一旁为衙内出主意。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林冲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对小人、伪君子的了解,也从余先生笔下充分显露了出来,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分析有理有据,见解深刻而独到,可见其对历史的研究都是从事实出发,一丝不苟,包括对沈括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行径”,也不曾有半点隐瞒。
而在整个大局观上,余先生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他详细地叙写了清王朝的治国历程,从康、雍、乾到嘉庆、光绪等,最后到溥仪,大清王朝的兴衰辗转尽藏其中。例如在围猎一事上,康熙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其一大用意就在于打猎,他几乎每年都会有约一个月在关外狩猎,以彰显国力,并保证武将的能力不致衰退。但到后来,清朝的各皇帝几乎不再去热河行宫,围猎之事被彻底搁浅。与此便可看出大清国力日衰,天子、百官已被安逸生活所困,再回不到曾经康熙御驾亲征的强大。管中窥豹,余先生从修长城、外交等多方面阐明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将整体的局势分析得十分透彻,其大局观也把握得十分精到。
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来写作,以文学家的犀利言辞来谈史,这,就是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