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读《飘》有感

肥西中学20101

指导老师: 钟义民

“在任何情况下,郝思嘉都是毫不足取的,她吝啬迷信,还自私自利,简直无人可比……除了她那珍贵的皮肤、土地和钱财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又觊觎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好几次婚,购买锯木厂,剥削囚犯的劳动,行使欺骗术,无情的把好几个人送上了西天。”毕晓普曾用这洗练的概述把郝思嘉为人鄙视的一面做了精确的描述。然而,郝思嘉是否真的“毫不足取”?在我看来,还是有待商榷的。

小说开篇,尚属青春年少十六岁花季的郝思嘉便情场失意,对卫希礼求而不得;紧接着又遭逢丧夫之痛,年仅十七就已经成了有一个儿子的寡妇,痛苦似乎偏偏不愿离她而去,接踵而至的战乱更是让她饱受磨难,在亚特兰大被攻陷前夕,思嘉带着刚刚生完孩子奄奄一息的媚兰和自己早已被炮火吓坏的孩子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原以为回到父母身边自己就可以卸下所有负担,还可以回到她那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谁知,妈妈却在前一天去世,而遭受打击的爸爸也因此发了疯。塔拉留给她的仅仅是一无所有。

面对这片她曾经热爱着的土地,面对一双双默默注视着她的眼睛,面对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郝思嘉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她知道,自己必须下定决心让塔拉继续生存下去,好好地生存下去。于是,她开始亲自下地摘棉花、挖蔬菜,到处借种子,了解战争的情况,甚至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士兵。面对即将失去的塔拉,和即将无家可归的众人,郝思嘉义无反顾的奔向亚特兰大,企图用自己的魅力征服白瑞德借钱挽救塔拉,但计划失败,她便转而征服弗兰克,终于保住了塔拉。在这之后,思嘉购买锯木厂独自经营,虽然受到各方的排挤但也仍然坚持,只为让塔拉变得更好。

小说结尾,真心爱慕郝思嘉的白瑞德最终因痛失爱女而要离思嘉而去,终于明白自己爱着白瑞德的郝思嘉伤心欲绝,却又坚强的接受了这一事实。“我明天再想这事好了,到塔拉去想,那时我就承受得了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郝思嘉碰到困难时屡试不爽的法宝。她相信,所有的痛苦和挫折都会成为过去,明天将会是另一个开始,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不懈的去改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郝思嘉一生坎坷,亲人亡故,爱人远走,尝过背井离乡之苦,承受战争创伤之痛,却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她的信念、她的坚持、她那面对现实,永不言弃的精神。我从不认为郝思嘉“毫不足取”,因为我坚信,能够面对现实并不断向前的人就是一个勇者,一位英雄。

我忽然想起了2012年奥运会男子单打乒乓球冠军张继科,这个被欧洲人称为“藏獒”的充满野性的男人,他如今的辉煌也是用曾经多年的失败教训和不懈的努力换来的。当年,15岁的张继科就踏进了乒乓球国家一队的门槛,青春年少又一帆风顺,叛逆期还没过,他就因违纪被国家队驱逐,悲惨的掉入了“冷宫”,但他没有气馁,也没有绝望,他开始抱着“一定要打回国家队”的信念,迈入了更为艰苦的磨练,勤学苦练,卧薪尝胆,终于浴火重生,全面爆发。众所周知,在人才济济的中国男乓,作为非主力球员想要抢班夺权,那简直难如登天,然而,张继科做到了,苦练18年后,他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只因为——他面对现实,不畏困难。

我忽然想起了2011年5月,荣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成就奖”的杨佳,这位曾经拥有过29年光明,如今却陷入无尽黑暗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杨佳生于1963年,她19岁大学毕业留校任教,22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29岁视神经病变,失明。杨佳毅然选择重新出发,不能看书就听书,录音机用坏了一台又一台;不能写字,就学盲文……杨佳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命运,走向了人生更大的辉煌,,只因为——她面对现实,不畏困难。

我忽然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忽然想起了“与其早点死,不如精彩活”的刘伟……

他们,有着面对现实的勇气,有着勇敢向前的信心,有着永不退缩的毅力;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只有面对现实、不畏困难,才能让“明天”变成“新”的一天,变成更好的一天。

有一种勇气面对现实,有一种执着不畏艰难,有一种信念不怕磨难,有一种精神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