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之招安二三事——读《水浒》有感

宋江之招安二三事——读《水浒》有感

宋江之招安二三事

——读《水浒》有感

合肥市50中东区 八(11)班 徐亦达

指导老师:魏淑娟

今天终于把整部《水浒》看完了,心里有如释重负之感,可众好汉形象一一离去,又让人很是不舍——水浒人物形象丰满:鲁达的豪迈豁达,林冲的善良无奈,卢俊义的智勇双全,吴用的神机妙算……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最复杂最难懂的人物,非宋江莫属。有人说他忠君爱国,又有人说他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有人说他义气干云,又有人说他是出卖朋友、十恶不赦。宋江为什么如此矛盾?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 替天行道还是伤天害理

梁山事业从劫生辰纲开始都是打着正义旗号的,到了宋江时更是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可事实如此吗?至少我不认同。生辰纲是民脂民膏,既然劫来,本应散与百姓,而梁山人众却私吞了赃物,“偷强盗的东西也是偷”啊!再看宋江如何骗卢俊义、秦明,哪桩不是害的别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是“天道”吗?再看如何对待女性俘虏,不经同意便强行婚配,这是“天道”吗?看到别人家庄园势大,不分忠奸善恶,想打就打,这也是“天道”吗?总之,读《水浒》,务必要是非分明,沉浸在梁山好汉复仇快感之余,千万不要忘了冷静思考。

二、 招安归顺还是谋反叛逆

宋江最后选择招安,归顺朝廷,有人认为这是他为了一己私欲出卖兄弟,也有人说他头脑发热,思想封建陈腐,其实这一点倒真的冤枉宋江了。如果你认为《水浒》的主题是农民起义,往往会像上面那样想。其实整部《水浒》是通过不同社会人物在动荡年代里的复杂经历,反映一个安身立命的主题。对比梁山众多假想结局,不难发现,招安其实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一种选择:

选择1:推翻朝廷。自古以来,一个新生力量要攫取新政权,有三点必须具备:道德积累、军事力量、文化愿景。先看道德,梁山中像鲁智深那样的道德君子不多,像林冲那样完全无辜的更少,大多是王英那样的强盗、孙二娘那样开黑店的、李逵那种流氓、张顺那种恶霸、呼延灼那样的朝廷叛逆,山寨那些年没少干缺德事,道德积累很一般。军事还可以,虽然战斗力较强,但毕竟也就万人上下,而且后勤难以自给自足。文化愿景就更不行了,政权总得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哪怕是农民起义也有 “均田地、免赋役”等简朴的政治口号,而梁山没有。所以,梁山做一个军事上的反对派还凑合,做政治反对派真的很勉强,要取而代宋更是痴人说梦。

选择2:长期割据,即做一辈子强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论套穿衣服,开心是不假,但是在梁山起主导作用的朝廷降将,他们大多是有思想,有文化,有追求的,当初是不得已,断了后路,要不然谁愿意做这“玷污祖宗、遗害子孙”的勾当!长期下去,一旦引发内乱,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了,就算内部稳定,如果朝廷真的认真起来,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仅凭梁山区区万人,抵挡起来恐怕也是后继乏力的。

选择3:就地解散,即悄悄解散山寨,大家分了财物,隐姓埋名,各自过安稳日子。这个难度更大,肯定有人会坚决反对——这些人本就是在原来的社会位置混不下去了,才逼上梁山。这些年做了强盗,又干些无法无天的勾当,再回去社会,更难以立足。大伙一散,力量小了,独木难支,就难免遭遇横祸。

显然,宋江早就为此苦苦思索,虽然当皇帝顺心、当强盗开心、当百姓安心,但招安才是“正道”,所以他才会在中秋赴京,向李师师当面讨教如何能请徽宗降旨招安,中途徽宗也到了,宋江还冒死面圣。此后,为了加大归顺筹码,他率众屡次重创朝廷征讨大军。总的来说,梁山集团宋董事长为了企业的未来,深谋远虑,亲自跑业务、搞策划,还是很称职的。后人将梁山的悲剧性结局归罪于宋江和招安是不客观、不公平的。其实在那样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水浒人物的悲情结局是注定的。

三、 舍身成仁还是背信弃义

宋江有个绰号叫“呼保义”,这个词是动宾结构,即“自呼保义”或“称呼保义”,表明了宋江为人处世的“义”字态度。可他私放晁盖、妨碍执法,又让信任敬重他的捕快们大吃苦头,他于心何忍?这样做对得起他“宋押司”的磊落身份吗?结识戴宗,让发配变成公费旅游,这是他披枷带锁的悔过态度吗?为拉秦明、卢俊义等人如伙,害得别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是义薄云天的兄弟之举吗?如果上述这些行为还可以归结为舍生取“义”或枉法取“义”的话,那么宋江还另有雷人的不义行为:进驻梁山之后,宋江居然漠视晁盖冒死劫刑场的救命之恩,在梁山内部广拉关系网,架空晁盖,欺负得老实人不顾一切地定下:“谁杀了射杀我的人,谁为寨主”的遗言,用意很明显:阻碍武艺不精的宋江当大哥。在通往梁山第一把交椅的道路上,宋江举步维艰,被“义”与“信”二字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后不得不猥琐地靠抓阄险胜卢俊义。

鸩杀李逵一事更是让后人对宋江的不义唾骂不止:招安以后,众好汉为朝廷效命,征大辽,讨方腊,有人战死了,有人看破世俗走了,有人被奸臣暗算了,梁山一百单八将支离破碎,而奸臣仍不肯罢休,杀死卢俊义后,又给宋江送去毒酒,宋江发觉中毒,骗李逵同喝,兄弟双双毒发身亡。

其实,鸩杀李逵一事应该这样看:宋江饮下御赐毒酒之后,最担心李逵为此“便造反,怕怎的!”,野生生无人拘管。那样的话,既坏了宋江苦心经营一生的忠义之名,又使梁山众好汉重新再披上“反贼”恶名,死而不得其所。所以他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最后抵抗,保全梁山仅剩一点虚名,输得有尊严些!哎,此亦公明英明之处啊!

《水浒》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果真是名符其实,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以上寥寥数千字仅对我较感兴趣的宋江发表有限观点,敬请指正。

联系电话:13965118351

上一篇:读后感

下一篇: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