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合肥六中 高二(25)班 鲁祥
前些日子于家中,闲着无聊翻起了这部已读数遍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起这部书,相信有一些文学常识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洋溢着革命豪情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并生活在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期,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包括十月革命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为止。主人公的一生虽然充满病痛的折磨,但就如文中他自己所说“回顾起自己的前二十几年,我感到过的还是比较充实并有意义的。”保尔虽然是个易冲动的人,但他刚正不阿,忠于苏维埃政权,不慕名利,多次拒绝别人提出的让他去领导层工作的要求,冲锋在第一线。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接着,他把手枪放在膝头,狠命的咒骂起来。他对自己说:“朋友,你是一个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结果他自己!这是最懦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好活下去——就啪的一枪倒下去。你有没有试过去战胜这样的生活?你不是已经经历了一切努力来挣脱这铁环吗?难道你已经把你在诺夫哥罗德-沃伦斯基战斗中,一天十七次的冲锋,而不顾一切困难攻克了该城忘了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到了生活实在是难以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使你的生命有用处吧!——这是作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第二次去南方疗养的短暂思考。的确,许多人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逝去时,特别是对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说,难免会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但是主人公不但没有举枪结束性命,反而开导自己,并继续进行奋斗。在到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境地,任然投入到学习写作,宣传党的事业中。这其中夹杂的已不仅仅是对生命的热爱,是对党的热爱,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让我想到了新中国早期为国家安全,而奉献自己一生的科学家们。譬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为了新中国免受核大国的核威胁,领导两万多名科研工作者扎根罗布泊,拼命研究原子弹和氢弹的事迹。杨振宁曾经问过他,你为新中国研究出了氢弹,国家一定给了你不少奖励吧。谁知邓稼先却笑着回答:“没有啦,那时的奖金是十元。”杨振宁以为是在开玩笑,直到后来证实,那是真的。国家早期穷,原本给的奖金是两万元,但是分摊到这两万多名科研工作者身上,每人一元还不到。国家后来加到十万,发到每个人手里也是按贡献分为一元,两元,五元和十元。也就是说他拿到了最高奖金。
曾经听到有人说,为什么我们国家早期创造的成就比现在多?那是因为当今社会上的人,缺乏邓稼先,王进喜等人那样拼命奋斗的精神。这句话里透露出对我们当代人的不肯定,对此我不想反驳。因为我一直认为事实强于反辩,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创造辉煌,这一言论不攻自破。
我建议,和我一样的当代高中生应当重翻这本名著,不要推辞说已读数遍,我们是在成长的,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感受。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责任依旧沉重,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树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让生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