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话西游
——读《西游记》有感
学校: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2013届5班张瑞杰
指导老师:李德水
说到《西游记》,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感到一丝亲切,都会不由怀念儿时的美好。谈起它,人们大概都会想到孙悟空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以及《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勇斗红孩妖》等经典章回吧。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今天重读了下《西游记》,又发现一些不曾悟到的东西。
对于《西游记》,在我脑海给我烙下深深印痕的非孙悟空莫属,印象中,孙悟空是一个泼皮的、性急的、叛逆而又富有正义感的角色。今天读罢,又感觉他是重情重义的人,是个老谋深算的人,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乐施好善的人,是个个性极强的人;当然,同时我也看出了他的一些缺点:目空一切、虚以及猴性极强。
说他重情重义,是因为他把对师父的情谊视如珍宝甚至甚于珠宝。每次妖精来袭师傅被抓,八戒有时会说:“不如咱们现在分了财物,各奔东西吧”,悟净则是:“大师兄大师兄不好了”的求援于孙悟空,而孙悟空则总是毫不犹豫的一个箭步追捕妖怪去了。他打妖怪的狠劲,便可看出他对师父情深似海。甚至,放下以前大闹天宫的霸气,求助各路神仙。
说他老谋深算,是因为在《三借芭蕉扇》中,他假变牛魔王,又骑上牛魔王的坐骑碧水金睛兽,到了牛魔王的夫人铁扇公主那里。又假借醉酒,向铁扇公主套话,不仅夺得芭蕉扇,咒语也一并获得。这期间,孙悟空一会大骂自己,一会安慰铁扇公主,演技十分了得,怎么不能说他聪明呢?
说他心胸宽广,是因为他的火眼金睛使得妖怪原形毕露,而唐僧却屡屡滥发慈悲,冤枉了孙悟空,将他赶走。而唐三藏每次有难,孙悟空都不计前嫌,二话不说便去搭救,实在是宽容。
说他乐施好善,是因为他们每行一处,都降妖除魔,帮老百姓脱离苦海,而立功出力最多而你有怨言最少的,当属孙悟空。
既然他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又说他缺点也不少呢?这大概也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吧。
说他目空一切,又是因为在第五十回末,孙悟空和独角兕对阵,就是因为过于自信,疏于防备,才会被其乘机用宝贝套走了金箍棒,“弄得孙大圣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
说他虚荣,是因为他争名好利,只因为一个弼马温便十分高兴,又自封齐天大圣,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说他个性极强,是因为他从出世起,便是一只“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的石猴,自由而不受拘束,全都以本性为本,不听人劝。即便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他也猴性难驯。抓耳挠腮,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用唐僧的话说就是“性泼凶顽”“没受没管”。
这些对孙悟空的描写,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西游记》吸引我,不仅仅是人物的描写生动,更在于写作的灵活。不论是修辞手法,还是写作手法,亦或者是表达方式,都写的入木三分。
首先是各种描写的灵活运用。在《真假孙悟空》中,作者用大量笔墨生动描写了两只猴子的对骂、对打以及神情,令人惊心动魄。此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不得不为孙悟空的未来捏把汗。
其次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金箍棒的长度活灵活现的写了出来“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又把土地公公见到孙悟空连忙磕头比作“磕头如捣蒜”,把土地对孙悟空的惧怕描写的淋漓尽致。
再者,《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民俗的歌谣与诗句,反映了地域特色,或为后文埋下伏笔,如第一回对水帘洞的描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增添了不少文学色彩。
最后便是诙谐的笔调,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叹息,虚幻相交,令人不得不喝彩。
总之,《西游记》能成为一部享誉世界的名著,我想,不会也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它对人们的成长甚至于对国家的发展的影响,使其在文学界上成为了一颗永不泯灭的闪耀着的金星!
教师点评: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今天小作者重读了《西游记》,又发现一些不曾悟到的东西。全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结构安排较为紧凑。
上一篇:震撼我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