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曲清词,情意绵渺
——浅读《石壕吏》
合肥百花中学 高一(6)班 张珺承
指导教师:胡婧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更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从诗的题目和篇数的对称上来看:这六首诗是杜甫之“苦用心”的产物,是有计划有安排列成的组诗。今,我们且来谈谈这“三吏”中的《石壕吏》。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杜甫的诗更是公认的“诗史”。诗是简练的语言,杜甫的诗更是精简。精简的诗词中透露着着的情意却绵渺而悠长。 然而,这首诗却让浅读的人感到一丝意外。
初读此诗,不光感叹于差吏的野蛮无理,老妇的勇敢老练,还有些鄙视杜甫的胆小懦弱,甚至可谓有些冷血。因为在整首诗里,都未曾见到作者的一丝议论,且是不动声色的,我总觉得他似乎对着悲惨的事件有那么些无动于衷,似是个与之无关的旁观者。后来才明白:他分明是为这一悲惨事件感动的流了泪的,但是他却未曾让眼泪流露在字面。看似平淡的文字下波涛暗涌,汹涌的情感好似浪花一般,一波连着一波。这样有助于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加强诗的真实性和感染性,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修养与造就。这也是杜诗,之所以让人深刻,愈读愈入胜的原因之一。
杜甫的无言在我的反复阅读后,终是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我一开始很奇怪为何杜甫在和老翁告别时什么都没有言语,就那样走了呢,他什么都没有吐露,可从他的无言里,我又仿佛能体察到他那复杂又沉重的心情,这无言像是一种对官吏的暴行的控诉;又像是对失去亲人的老翁的安慰;或是对已去服兵役的老妇的祝福与敬佩,他的沉默就像是一种病毒,蔓延在这悲伤的格调里,欲说还休,使我们在空白的地方也读出了文字,那是诗人的眼泪和浓浓的悲伤。
其次就是那老妇,文言“有吏夜捉人”。差吏在三更半夜来敲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没有防备,求的就是十拿九稳,但是老妇的经验告诉她: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她赶忙叫自己的老伴“逾墙逃走”,自己慢慢悠悠的去开门。“看”写出了老妇那故意装糊涂的神情。就好像她不知道官吏半夜是来做什么的,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不是。她这么做是为了让官吏放松紧惕,从而相信她接下来所说的话。她的机智与老练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篇小文总让我常读常悲:我悲老妇那可怜的身世;悲那诗人的无能为力;悲那动荡不安的社会与孤苦艰难的老百姓......然而,那时的人们对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一切反抗通常是无力的,可怜那老妇见左诉苦不行,右诉苦不行,就只得和官吏说:带我走吧。这坚强的老妇把爱家人和爱祖国的思想统一起来了,她挺身而出,承担起根本不应该由她来承担的兵役义务。这“请”字本该是心甘情愿的,可我仍是能从那字里行间读出老妇的无奈与悲哀,这是一种坚定的情感,她没有被悲哀压垮,也没有被死亡吓倒,相反的她想到侵略者的可恨,想到依旧在那战场奋战的仅剩的儿子,她觉得她应该更加坚强,她关心和她要去的地方是那最危险也是战争最激烈的火线——河阳!就这点,我敬佩她!
杜诗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人们可以从中真实的读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亦或是人民生活。我依稀从这断断续续的诉说中看见了那一双哀怨又浑浊的眸子;那好似混着夜色的淅淅沥沥的抽泣;那孩童因害怕惊吓而发出的阵阵啼哭……杜诗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
上一篇:我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