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莫做低头一族。
老师们、同学们,在开始我们的发言前,先来提个小问题,如果你一刻没带手机,是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如果你感到无所事事时,你的第一选择会不会是手机?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么你已经对手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感,或许,你就是低头族中的一员。
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一类人,他们大多是年轻人。低着头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设备,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闲来无事,便拿出手机,翻翻看看,上面各种各样的信息、文字、图片,吸引着我们,不可否认的,这样很便捷,掏出手机,上网一搜,便可以得到任何我们想要的信息。
可是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公交车上,看到的,不是抬起头的脸,却是一个个被手机屏幕照得发亮的面容,他们头,不停地拨弄着手机,一眼望去,只得看见一个个黑油油的头。本是同学的少年,交流的时间都被手机充斥,他们沉默着,不说话,似乎和陌生人无异。网上有这么一种评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试问,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成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低头族”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因素,表层因素是信息焦虑症,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三分钟不看手机就怕错过什么讯息,其实是以一种对于被社会抛弃的恐惧。深层的原因其实是“恐人症”,即社交恐慌症,人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有一种交流恐慌。比如在电梯里,拿着手机讲话其实是掩饰恐慌,我们东方人跟西方人不一样,跟陌生人交流时做不到那么自然,这跟我们的文化有关。而这种症状在青少年学生中最为普遍,我们刚进入青春期而涉世又不深、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变、自尊心迅速增强,害怕在人前表现自己,只能在虚拟的世界里释放自我。
同学们,如果你跟你的同学朋友聚餐,请不要一直玩手机,因为有些情谊远比那些留言和关注更加有意义;如果你跟你的父母长辈一起吃饭,请不要一直玩手机,因为本身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光阴易逝,青年时期最宝贵的时间应该发挥出它的价值。我们无法完全拒绝智能化工具,但是我们绝对可以改变依赖它的坏习惯。我们也可能会成为低头族中的一员,因此我们想提供两点建议,给自己也给大家吧:
1、除了手机上的一些碎片化的讯息,更重要的是阅读专业书籍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用有形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是群居的动物,但同时我们也具备独处的能力与素养。
2、克服畏惧心理,多与人交谈。看的书多了,自身的知识量增加了,在与人交谈中也会更自信。珍惜每一次课堂上的发言,不错过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观点的机会;积极参与到文体娱乐活动中去,多关注过程性的体验和体悟。
拒做低头族,我们一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