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合肥市瑶海区第五十五中学 八(4)班 樊小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不再受到列强的欺压,这是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去抵挡枪林弹雨,没有他们的抛洒热血,就没有新中国的明天。每当我站在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怀着满腔热血久久不能平静,听见那血液在脉搏中涌动,仿佛面前浮现一幅幅历史的画面,耳畔又回响起战斗胜利的号角。

如今的我们只是在一些书上了解,记录着当年的种种一切,没有切身的体验,不会明白当时的胜利是多么的不易。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将中国的土地瓜分的七零八落。孙中山原本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想用手术刀拯救万千生命,但看见就算救得了一时,也还有人在牺牲生命。所以就开始起义,想要推翻清王朝,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其中第一次广州起义中的女烈士秋瑾就义已经一百多年,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首先,她那种忧民忧国,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就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我们在发展的征途中,同样充满困难与风险,必须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其次,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她作为一个生存在封建礼教千年浸淫,备受压迫的女性,敢于打破自己曾经立足生存的腐旧的社会环境,敢于如此冲破自身的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这种敢于把自己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大胆革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今,我们同样仍需不断解放思想。因此我们要学习秋瑾,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求得社会正义而奔走呼号,直至从容就义。她的女侠气概,就是正义的化身。当前,我们同样要把社会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现实社会中,仍存在阳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恶势力和腐败现象仍在滋长。我们就应学习秋瑾这种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为弘扬社会正义,勇于斗争,敢于献身。

 因此,秋瑾依然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在影片中的第二次起义,七十二位烈士光荣牺牲,他们在离开就写下遗嘱,愿为革命献身,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孩子刚刚出生。但他们抛弃一切。林觉民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当海水淹没了他的身体,却淹不了那爱国的赤子之心,灵魂如水一般的纯净。

“革命乃救国之本。”国家已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清政府却在富贵中醉生梦死,外面血流成河,太后和皇上只会哭闹,官员只会道:“大清不会亡。”从不想解决方案,有一天的荣华就享受一天,坐着等死的心态,百姓也对战争条约麻木,这样的朝廷名存实亡,没有存在的意义。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族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中国的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一系列史实告诉我们它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失败是它的结果是被袁世凯篡夺了,但究其影响力之大却是成功的
  从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

 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中国史上前千千万万农民起义从未实现的梦想,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实在是根深蒂固,中国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侵害,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所谓君是君,臣是臣,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大学问家,无一不推崇。有“君要臣死臣不得死”,有妇女的“三从四德”,有传颂君王的颂歌,有读不完的四书五经。所以就有了范进和孔乙己。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来,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直到辛亥革命发生,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的,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他们坚忍不拔地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使民主共和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民主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与辛亥革命同样是跨世纪的成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它完全可指导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即使从纯政治理论方面来研究,三民主义也应该是各方都可接受的。事后的史实也告诉我们: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国共两党的合作,在三民主义旗帜之下,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不到一年就打下了半个中国,两党共同的抗日活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这都是铁的证据。

 不管人们对它作何评价,辛亥革命英雄们的事业,已经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我们不但已经彻底完成孙中山先生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而且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