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亥革命》之感 

观《辛亥革命》之感 

合肥市瑶海区第五十五中学 八(8)班 史欣蕊

    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题记

      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看见历史,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电影史书的记载来感受。

      今日,有幸观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尽管一开始只是闲来无事随便找部电影打发时间,但是当影片刚放片头的时候,我的那个念头已经打消了,只想静下心来,认真观赏这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以秋瑾同志的牺牲为序幕,一开始便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接着便是由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军军队与清军开启战争,但最后因力量比敌人弱,结局以失败告终。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这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一件件衣服里放着的各种的“与妻书”、“绝命书”,他们是怀着一种怎么的心情走的?安静的画面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连哭都已经失去了勇气。

      电影塑造了很多小人物的形象,例如林觉民,他的那句:“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大清所我们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我想,那时所有革命者的心里一定都是和林觉民心里所想的一样,都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孩子而革命。

      而重点还是孙中山,他说:“我的手拿得起笔,拿得起手术刀,怎么就拿不起枪呢?这朝廷不堪一击,天下就是革命的。”我很敬佩孙中山先生,他无疑是伟大的,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为了全中国人民而奋斗,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的领导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孙文,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新军步、炮、辎重各营纷起响应。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是的,武昌起义成功了。这一消息令全国人名都振奋了。当然,也包括孙中山先生,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往伦敦、巴黎进行了40多天紧张的外交活动,以断绝清政府后援。

      当孙中山回到上海的时候,各界人都以为他带回了钱或者是军舰。当有记者问他这次带了多少钱回来的时候,他自信并响亮地回答:‘‘我没有带回一分钱。带回来的只有革命精神”.我想,正是这种革命精神,激励了中国人民,激励他们在此后的战争中越挫越勇。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虽然细小却很深刻,就是孙中山在国外的时候有个小女孩问他,在中国是不是女孩子都要裹脚很疼很疼啊!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话,却深深的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辛亥革命以后,对中国的生活文化影响很深,“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影片结束后,我觉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为了人民的和平而斗争的勇士们,看到他们抛头颅,撒热血时的样子。

      我们没有让那些已经牺牲了的烈士们白白牺牲,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那个懦弱,腐败的中国了,中国已经站立起立了。现在,若有外国人问:“where are  you  from’’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we are  from  china”

      你们的牺牲就是泰山,但是我想当你们看到21世纪的中国时,你们也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