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 |||||
在高二的学习中,学生达B率不高,B级边缘生较多,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主要在元素化合物、基本原理方面存在较大欠缺,掌握不够扎实,另外学习态度也有待提高,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上课主动性不够,需要教师不断提醒、督促,所以课堂效率较低,要提高分数也比较困难,因此,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达B率,必须先要使他们主观上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改变自身的学习习惯才是关键.
| |||||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 |||||
这个学期主要为高三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的关键一定要夯实基础,重点解决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机化学、物质结构等模块内容,平时在教学中要对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化,要充分强调主干知识的学习,在一轮复习中尤其要关注边缘生的学习情况,边缘生往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基础不够扎实,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升.
| |||||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 |||||
1、夯实基础,吃透几个模块的主干知识 2、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框架. 3、加强学生读题、审题、信息处理、规范表达等能力的训练 | |||||
教 学 措 施 | |||||
1、强化学生对选修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的认识. 2、加强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重. 4、认真制订每一份教学案,加强集体备课. 5、加强组内学习,正常开展备课组活动.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
目次 | 周次 | 单元或章节内容 | 教时 | 本单元重点、难点 | |
1 | 1 | 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5 | 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
2 | 2 | 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 5 |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 | |
3 | 3 | 化工流程、化学反应与能量 | 5 |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计算 原电池、电解池基本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
4 | 4 | 综合小练 海门市模拟考试 | 5 |
| |
5 | 5 | 试卷讲评 国庆节放假 | 5 | 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 |
6 | 6 |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平衡原理 | 5 |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判断 影响平衡的因素 | |
7 | 7 | 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图像、等效平衡 | 5 | 图像的分析 等效平衡 | |
8 | 8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 5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 |
9 | 9 | 酸碱中和滴定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5 | 了解滴定曲线的含义 Ksp的计算 | |
| |||||
10 | 10 | 综合小练 期中考试 | 5 | ||
11 | 11 |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烃特征的性质 | 5 | 各类烃的结构特点,特征反应 | |
12 | 12 | 烃的含氧衍生物(卤代烃、醇、酚) | 5 | 结构特点、性质 | |
13 | 13 | 烃的含氧衍生物(醛、酸、酯) | 5 | 结构特点、性质 | |
14 | 14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反应 有机合成 | 5 | 聚合反应 合成方法 | |
15 | 15 | 化学基本实验、选择题专项训练 综合模拟训练 | 5 |
| |
16 | 16 | 化工流程专题训练 选择题专项训练 | 5 |
| |
17 | 17 | 物质结构训练 综合试卷 |
|
| |
18 | 18 | 错题再现 综合试卷 |
|
| |
19 | 19 | 选择题专项训练 综合试卷 |
|
|
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 |
本 单 元 教 学 要 求 |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等); 2、① 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②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 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 ④ 认识化学键含义,能用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结构; ⑤ 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理解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 ①了解常见金属(如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H、C、N、O、S、Si、Cl)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③认识化学在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物质间转化方面实际应用. ④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应用和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6、① 熟悉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③ 了解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 行分离和提纯. ④ 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实验室制备方法. ⑤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方法.初步掌握中和滴定原理 和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7、能够通过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 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 8、1.了解工艺流程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审题、析题的一般方法. 2.归纳工艺流程题的常见问题指向和解答思路. 3.能用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等化学知识科学迁移、规范表达. 9、1.了解"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常考内容,归纳总结答题的一般模型. 2.把握基本得分点,应用一般模型模仿规范答题,确保70%得分率. 3.通过复习整理,能把试题中"物质分离提纯、检验、溶液配制、滴定"等考点与所 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类比迁移,使解答获得30%的得分率. 10 、1.熟练书写: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电子排布式、外围(价)电子排布式等. 2.正确判断相互大小:①第一电离能 ②电负性 ③熔点或沸点 ④微粒半径 3.正确判断:①中心原子杂化类型(SP3、SP2、SP) ②分子空间构型 ③σ键与π键、配位键 ④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⑤氢键 4.晶体模型的识别及其由晶体模型计算其化学式 |
计划审核情况 | ||||||
| ||||||
| ||||||
| ||||||
| ||||||
| ||||||
| ||||||
审核人: 年 月 日 | ||||||
计划实施记载 | ||||||
周次 | 计划教学内容 | 实际教学内容 | 记载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划修订内容 | ||||||
目次 | 教学内容 | 课时调整 |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