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析(包括认识、技能、思想情感等领域) |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 |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措 施 | 备课方面的措施 | 1.设备课组,小组讨论教学内容,分工合作。参考教参、历年考纲,分轻重难点,精选题型,让学生精炼。 2.紧密联系时事热点,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课程内容及教授方法及时做出调整。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 |
上课方面的措施 | 在《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上,更多展示地图,帮助学生树立分析的逻辑性与方向,培养空间感。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上,多用各种时事及生活化的小视频,再设置各种与教材知识点相近的问题,将知识点融入到各种情境中,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来“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
补差工作(对象、时间与措施) | 对象: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书本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 时间:课间,晚自修,周末 措施:对少数学生采取一对一方式,也可以采取几个在一起辅导的方式。以月考成绩为参考进行量化评比,及时表扬,鼓励为主。 | ||
其他备注 | |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备注 |
1 | 2.18~2.24 |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 | 正式开学 |
2 | 2.25~3.3 |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一、二课 | |
3 | 3.4~3.10 |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二、三课 | |
4 | 3.11~3.17 | 《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 | |
5 | 3.18~3.24 | 第一次月考复习 | 考试周 |
6 | 3.25~3.31 |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二课 | |
7 | 4.1~4.7 |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 | 清明节(4.5~7)放假 |
8 | 4.8~4.14 |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一课 | |
9 | 4.15~4.21 |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课 | |
10 | 4.22~4.28 |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三课 | |
11 | 4.29~5.5 | 《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第四单元 | 劳动节(5.1)放假 |
12 | 5.6~5.12 | 期中复习 | 期中考试 |
13 | 5.13~5.19 | 《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 中考二模考试 |
14 | 5.20~5.26 |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 |
15 | 5.27~6.2 |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 |
16 | 6.3~6.9 |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 端午节(6.7~9)放假 |
17 | 6.10~6.16 | 《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 6.15~16中考 |
18 | 6.17~6.23 | 期末复习 | |
19 | 6.24~6.30 | 期末考试 | 全市期末考试 |
20 | 7.1~7.7 | | 学期结束工作;7月4日暑假开始。 |